虽然袁老妇人及时出现,制止了一场恶战,奈何大错已成!
袁老夫人在她那个时代曾是赫赫有名的女将军,是连宋老妇人都佩服的人。她当机立断,将儿子捆住,秘密会见了宋小郡王。
至于私底下二人商量了些什么,达成了什么协议旁人不得而知。只知道,密谈结束后,袁家人宣布世代效忠宋小郡王。又将宋小郡王的大仁大义大肆渲染了番。
众人只道是宋郡王宅心仁厚,不忍两地百姓受战乱之苦,含恨退兵。两地百姓交口称赞,甚至还为宋郡王的大义编了一出折子戏尽情赞美。经此一事,宋郡王名利双收,既成就了仁义宽厚的美名,又不费一兵一卒将荆州收归麾下。
通临与陵川合并后,宋小郡王便大刀阔斧的在二地之间修了一条大道。
以往两地之间有嫌隙,往来通行受阻,就连货品都不流通,如今倒是好了,互通有无,促进了两地的发展。
此间事一了,他并未停歇,而是大军直指通临城。
按照九州约定俗成的规矩,一座城是谁打下的就归谁。宋裴宗攻下通临前就曾豪言壮语,要以通临城为聘。
现在的情况是,襄阳城主直接叼了砧板上的这块通临大肥肉,然,并未兑现承诺,转而投奔青阳这座大靠山。
宋小郡王有了袁家,如虎添翼,两路大军夹击,迅速攻占通临。
如今镇守通临的是襄阳王的第小儿子,元邬。
元邬鬼精鬼精的,眼看不敌,站在城门上往下一望,面上故作大喜,喊,“我道是谁?原来是姐夫啊!”随即,大开城门相迎。
宋郡王因为这声姐夫微微眯了眼。
元邬亲自下了城楼,热情相迎,“小弟前些日子得了一坛千日醉,一时喝得多了,醉死了几日,甫一醒来听说有人攻城,吓坏了我!原来竟是姐夫,哈,真是大水淹了龙王庙了!”
靳忠不耻,“你这声姐夫怕是叫错人了吧。”
元邬叹息一声,作出懊恼激愤的模样,“听说郡王被奸人所害后,姐姐几次欲寻死同去。姐夫也是知道的,我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向来拿儿女做棋子,怕姐姐就这样香消玉殒了,也就不论好歹,胡乱的将姐姐送了青阳王世子。可我姐姐嫁过去那么久,心里一直放着姐夫,与那位感情不睦,这不,现在还被夫家撵了回来……”
一直沉默不语的宋郡王在听到这句话后,脚步一顿,表情大变,“你姐姐……回来了?”
“可不是!”元邬眸中划过一丝算计,一脸愁苦道:“唉,我那苦命的姐姐哦!姐姐是烈性女子,因心中唯有姐夫一人,一直痴心惦念,戚家那小子见姐姐顽固,起初还哄骗几句,渐渐的便对她死了心,冷淡起来。唉,姐姐就是太痴情了,乃至于姑舅不喜,丈夫厌恶,这才被撵出了家门。现在就住在清水庵清修呢。”
清水庵在通临河荆州交界处。那里香火不旺,却因地处深山,是一块清修的好地方。
宋郡王久久回不过来神,一字一顿道:“此话当真?”
元邬道:“你是我姐夫,我们一家还指着您救姐姐于水火呢,我骗你作甚!不然我现在就带您去,您就知我说的是真是假了。”
宋郡王心绪大乱,恨不得插翅飞向元阿朵,哪还有心情攻城。
靳忠瞧出不妙提醒道:“郡王,您可不能着了这小子的道。”
元邬道:“我和姐夫是一家人,我还能骗姐夫?姐姐的事是因为老头子觉得太过丢人下了封口令没人敢说出去。姐夫要是不信大可派探子先去一遭,一探便知!”说着就要拉郡王进城把酒言欢,又说这就派人将姐姐从清水庵请过来。
通临现在是元邬的地盘,他做出一番热情相邀亲友的姿态,总不好大军一同进城。若是让郡王孤身前往,那是万万不能的。
好险,郡王尚未完全失去理智,只说了句,“我且信你一回,等我见了你姐姐……”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完,只意有所指的看了眼通临城。
作者有话要说: 前天天气预报就说我们这要下雪,直到今天还是个阴天!骗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