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她随意想了这个借口,若是深究,其实大可去问她的父亲,谢云舟也不戳破,不急不缓地将小皇帝的近况说了遍,他嗓音清润,话语间条理分明,听得苏卿言十分舒服。

直到漏壶走过一刻,苏卿言才与他闲话完小皇帝的事,端起茶杯润喉,又道:“陛下年纪太小,还得谢大人多费心。本宫听说谢大人年幼时家境贫寒,可未及弱冠就考上举人,若是在三年后便进京考会试,便能成为大越最年轻的状元郎。将陛下托于你手,本宫也觉得放心了。”

谢云舟淡淡笑道:“臣天资不够陛下聪颖,不过靠得苦学而已。太后放心,臣定会好好教导陛下。”

苏卿言抬眸朝他赞许地笑笑,似是随口问了句:“不知谢大人为何耽搁了三年才进京考试,实在是太过可惜。”

谢云舟的笑容渐渐敛下,望向她的目光添了些复杂之意,过了许久,才垂眸轻声道:“是因为……一位故人。”

苏卿言瞪大了眼,脱口问道:“是那位告诉你方子的故人吗?”

谢云舟低着头,似乎是在隐忍些什么,然后将手边的茶杯端起饮下,“都是些过去许久的往事了,也无谓再提了。也许那三年便是臣的磨砺,若非如此,臣也不可能金榜题名,到今日能站在太后面前。”

苏卿言听得不明所以,可他摆明是不想再提这些事,也不好再追问,只得再扯些闲话掩过这个话题,再聊了一会儿,她觉得也不好让谢云舟一直呆她这里,便让他无事便可退下。

谢云舟站起身,恭敬地行礼告退,苏卿言盯着他的发顶,突然想起他在翟府对他行礼道谢的时候,没忍住问道:“谢大人在京中多年,家中可还有亲人。”

谢云舟抬起头,嘴角漾起笑纹道:“家乡还有一位大哥,如今已经娶妻生子,臣有三位侄子,最大的已经八岁了。”

苏卿言从未在他脸上见到如此温暖满足的笑容,突然间,竟有些想哭,无论如何,她和魏钧做的那些事,总算没有白费。

至少那个光风霁月的少年,不会再看着亲人含冤而死,从此孤苦无依,惶惶踏上前路。

有关翟府的所有事,就在那次对谈后了结。有关太上皇的消息,却还是半点都没着落。仿佛他们入镜一趟,全是为了帮谢云舟摆脱困局。

魏钧为此也怀疑过,太上皇的失踪和谢云舟有关,可他派人多方查证,那日太上皇带兵出城门御敌时,谢云舟确实带着许多文臣在奉文殿死守,所有人都能作证,太上皇失踪那时,谢云舟根本没有出过奉文殿一步。

可苏卿言和魏钧约定好,试图再对着那面镜子入梦时,竟是几次都失败了。也许是那镜子自有安排,只有在某个合适的时机,才能带他们去该去的地方。

于是,两人除了等待也再无他法,又过了几日,就到了祁阳王考核小皇帝骑射的那天。

那天照样是烈日高照,苏卿言从窗格里,望着树梢上的绿叶被灼烤得添了圈黄边,畏惧地扁了扁嘴,心里是百般不乐意在这种时候出去堆了冰块的宫殿外。

可想想可怜的小胖子皇帝,人家还得在烈日下骑射,万一没让魏将军满意,还得指望自己这个母后出面搭救,于是只得叹口气,挑了件最轻薄的纱衣,让人在围猎场外支好黄罗伞,摆好舒服的凤椅,再由秋婵扶着上了软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