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岁大的孙女自然不是木娘生的。木娘同王元年岁差不了几岁,如今都四十多的人了,哪能生个两岁的女儿?
这孙女是庶出,王元的妾室所出。
不过这话说来长,那妾室也是个命苦的。当年王元在怀安当县令,怀安那地方穷,本地势力还险恶,王元几次下手整治,得罪了本地势力。早先那些人还给王元送女人、送钱,都没见效,反倒是自己势力一点点被清理干净,因此怀恨在心记仇了。
做了个局,先栽赃陷害王元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还扬言说要告御状,州城有大人有门路的。
王元想顺藤摸瓜,一串给清了,便按捺住没发。
结果没成想,那些势力真真不是人,为了局真,还真害了一户人家家破人亡,全家都死绝了,就只剩一女,叫二丫,连个大名都没有。
这期间的纠纠缠缠,那是说不清理不开的。
木娘心肠软和慈善,后来问了二丫意思,让二丫留在府里当了妾室。
“二丫要是走,她没爹娘,亲戚都是那些子恶贼,就是嫁出去也得被啃得干干净净,怎么说也是我们亏待她,府里人丁薄,我对她也是姊妹情谊……”
后来王元便纳了二丫,木娘还给二丫取了名字,唤桢娘。桢娘老实,知道报恩,那是对着木娘再敬重不过了。
那时候杏哥儿还怕府里日后会乱了,后来一日日的时日久了,他看桢娘对娘上心,那是比对元儿还要上心。
黎周周听了个大概,再看木娘脸上丝毫没芥蒂,等那桢娘抱着孩子过来,木娘同桢娘真是如一家人一般,他就也不说什么了。
相公说的那个世界,很远很远。这个世界,当官的掌权的富贵的,像他们这般,一夫一妻好像才是稀罕事。
小姑娘模样白净长得确实是可爱。
杏哥儿对待孙子孙女,那是亲着呢,对于庶出,王家并没有嫡庶鲜明,都是当自家孩子疼爱。
说谈没多久,王石头也回来了,又是一顿寒暄。
王石头年岁大,头发发丝也夹杂白发,原先高大壮实的身板如今也缩了缩,不过整体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着同杏哥儿一般,都算是不错。至于杏哥儿公婆,早几年都没了。
杏哥儿公公先走的。
这事黎周周知道,杏哥儿后来写了信报了丧,只是两家隔着不算特别亲,因此杏哥儿没好惊动在京里的黎家人,信捎过去,丧事也办完了。
因此王石头见了黎大后,特别高兴说:“大伯,您身体真是硬朗,硬朗就好,长命百岁的。”
“活到百岁也烦人。”黎大是看的开,跟石头说:“你爹娘后来享了你的福,也不算是白活了,元元争气,给王家改了门楣,你爹娘就是去了也指定高兴,你们小辈也被伤心了。”
王石头一听连连点头,“我爹走的时候,跟大伯说的一样的话,说没白活,本来就是地里的老汉,一辈子扎地里了,哪里想过孙儿还能当官老爷,看到元元做了官,他死都高兴乐呵……”
后来他娘走时,王石头侍奉在侧,他娘也是这么说,说活太久了没意思了,你爹一走,我一人孤孤单单的没个念想,现在你们日子好了,咱们王家枝繁叶茂的孩子也多,不像以前养不活几个,现在多好,娘闭了眼也没挂心的,去找你爹了。
跟王石头说完这些,王母扭头看杏哥儿,最后是求一般的跟杏哥儿说,说大房要真是有了啥事,让杏哥儿记得帮衬一把。
到底都是记挂着孩子的。
杏哥儿就答应了下来。
如今天下太平,这几年地里庄稼也长得好,没病没灾的,能有什么天大的事要他们帮衬的?大房底子也殷实着呢。无外乎就是孩子科举的事,可读书这分人,有的根苗是个好的那能成,读不成他们二房也没办法。
杏哥儿从不跟人开口说给安插门路这事。
“……其实有段日子,我公爹婆母心里也怨恨过我。”
黎周周和杏哥儿单独说话时,杏哥儿才透露一些,这会说完浅浅的叹了口气,说了明白,“我大嫂不是有个儿子一直念族学么,好不容易考上了童生,之后就是断断续续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