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建设昭州22出货

第一百二十二章

商队中原时,顾兆没闲着。

修路是一直在进行,大面上修完了,还要细节要处理,尤其是昭州城内的污水槽排布等等,不过这不需要顾兆一直盯着,吩咐下,只需查收就成。

昭州入夏后,顾兆就担心暴雨,降雨量太多,连着来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问过本地的农事官,近十多年来,有过几次灾害情况,不过近些年都是正常的。

正常的意思是没到灾害程度,不过连着下雨,田的水稻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百姓的房屋漏水。

“大人,梅雨季节就三四月到六月下的勤些,之后天气热一些几场暴雨就没了,最多是房屋漏雨,大伙都习惯了。”农事官回报。这没,老天爷要下雨,即便是顾大人再有本事,不可能阻止的了,除非顾大人真是仙不可了。

顾兆怕的是暴雨冲击,山滑坡还有房屋冲垮,这些要注意。哪怕近几年都平安无事,还是要注意防范一些。因此这段时间带人附近的村看情况,靠山近的山脚下的,最好是捡柴火,砍旁枝,莫要砍伐大树。

水田要引流。

屋地势低的,就加固墙,家男人勤检查检查房屋情况,有的太穷的村,房屋就是一把茅草糊的,黄泥墙一看都要摇摇欲坠,几场暴雨下来,顾兆都怕冲垮了房。

便说:“之前修过路的人家,买水泥加固房,水泥便宜半价。”

“或是水泥厂干活,免费干十天领一袋水泥。”

要么买,要么以工代钱。顾兆不可能免费给大家伙修房,修不过来,昭州城外上百个村,村好一些的人家屈指可数,大致上房屋都差不多。

有的人一听当即高兴,自然愿意拿了银钱出来买水泥修屋,前段时间修路一家人攒了不少,早都想把屋捯饬捯饬了,正好碰到官老爷大度,说水泥便宜一半卖他们。

这可好啊。

他修路知道水泥好,雨水冲不了,多结实。

有人是不乐意干的,像是家房屋快倒的,之前是既没修过路,这会不愿意水泥厂干活,顾兆问为何,这人就吓得跪在他面前,人木楞不说只求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瞧着一把年纪窝窝囊囊的十分可怜。

顾兆问了村这么情况。

“他就是个懒汉,早些年爹妈护着疼着紧,这屋都是他爹妈盖下来的,后来老两拼了一把骨头给娶了媳妇,更是懒得不动不干活……”

爹妈是被拖累死的,媳妇儿是外出干活地刨食,还要带孩。

翻版的王阿叔么。

“年前村家家户户男丁都出修路了,他倒好,让他媳妇儿修路,没人看娃儿,娃儿差点掉池没了,还是村老人给捞了过来。”村越说是越火大。

顾兆以为面前这汉四十多了,听完没想到还不到三十,大约二十七八左右,因为不收拾潦倒脏兮兮的,头发糊脸看不清样貌,不知道多久没洗脸了。

孩才四岁大,是个女娃儿。

等妇人背着孩从地回来,妇人脸倒是洗了,可看着年纪大,像四十多的人,眼角满是皱纹,背皴着。孩脑袋大,身小,一把骨头支棱着脑袋。

一个目不识丁的妇人干活要养一家三,劳累的眼底是木楞浑浊,见到一群人围着她家房,还有衙役官老爷,娃儿都没卸下来,噗通先跪在地上,不知道朝谁跪,跪了便磕头求饶。

“……先扶起来。”顾兆让衙役扶人。

村土大概解释了通,妇人修路因为只了两天,因为娃儿淹了差点死了,她不放心便回来了,没钱买水泥修房,水泥厂太远了她没,要看娃儿,还要回来照顾男人给男人做饭。

顾兆听的额头包,“这样的男人还给他做么饭,不如本官做主,你们二人和离了。”

“啊?”村听的费劲儿,可和离倒是听明白了,顿时下跪说:“不成啊,这哪能和离,懒汉是懒了些,可是娃儿亲爹,咋能和离不过了呢。”

“对啊,自古哪有妇人不要她家男人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没了她男人,没瓦片遮身,她一走,娃儿不得死啊,她得死在外头,死了都没个埋的地方。”

村民是七嘴八舌的说,包括妇人,听懂了官老爷说么是哭着流泪宁死都不愿意和离。

“谁说不能带娃儿?孩要是愿意跟你——”顾兆是都没说完呢,就见妇人一脸死相,真撞墙了。

幸好旁边人拦着快。

别说村民对他这不满,就是跟来的衙役多是不乐意,觉得顾大人是个糊涂官差点逼得和和美美的一家妻离散。

顾兆:……

后来这事只能暂且作罢。等多走几个村,懒汉家的情况有发生,虽不及这家的极致,一家人磕磕绊绊挣扎着生活。穷有两种,一种是如今大部分百姓,头脑不聪颖,普普通通没么别的处,祖上没有财富,就是芸芸众生地刨食的一员。

受天灾影响,受家人病情,总之是客观原因占多。

这些百姓,一有机会能挣个钱了,多是勤快乐意肯干的。这种穷能救。

还有一种穷便是懒汉家种,机会摆在跟前了,自己懒,不愿意嫌辛苦出力,就等着吸旁人的血,做个拖累累赘。这种穷救不好。

等八月下时,天气热,暴雨少了,没么灾害发生。顾兆原本是要盖两所官学,如今在昭州城的位置又圈了一片空闲的荒处,打算再盖个妇孺救济院。

‘珍妮纺织机’苏出来了。

苏机的木匠姓杨,这纺织机便称昭州杨机。暂时这么叫着。

顾兆之前跑了一个多月的昭州城外上百村,是察民情提前做防护了,是摸底,昭州城外的百姓生活状态和消费水平和五个府县下的村镇百姓其实是一样的。

按道理来说,离着州城近的百姓生活都略微好一些。这没有。

昭州城外的百姓优势是地势还算平坦,没有多的高山,种粮食出粮食比底下五个府县出粮食都多,像是吉汀,加起来适合种田的土地,还不如昭州城外的上百个村出粮食多。

气候、土地都是因素。

顾兆之前想,等苏出来纺织机,可以开纺织厂,现在计划没变,但是能方针略略调整一些。整个昭州的棉花产量不高,不太高,环境因素不适合大量种棉花。

种出的棉花供整个昭州城百姓都够呛,不适合扩这个了。要是哪一年雨水多了,棉花糟了,整个棉麻纺织厂不得停工,工人喝西北风吗?

百姓们适合种粮食的土地经不多了,不能占这个。

顾兆便想到播林、安南靠山,本身就种桑树,两府县可以养蚕,抽蚕丝,而昭州城外的百姓可以取麻丝,种各式各样的荨麻,这是灌木类,缓坡小山头不适合种田的荒地都能种,大片大片的还好活。

最后混纺,做成丝麻面料。

养蚕织缎,顾兆想过做丝绸高端货,可一时半会他们没技术,就丝绸坊的王老板来说,王家卖货多是卖鄚州、韶州两地,丝绸质地一般,在没见过高端货前的南边人来说,算是不错了。

真高端技术,时尚潮流是两浙,人家的艺经纯熟。

顾兆这理科男,还能让他给织女画新款潮流图案吗?做么梦。所以高端丝绸真的跟两浙竞争不过,但是可以走中端。

丝麻质地衣服,麻类布料越硬,贴身穿不舒服,加了丝就不一样了,柔软,还吸汗,透气,很适合夏天做女装,或是贴身衣,或是帕,总之沾了个‘丝’,以前穿不起丝绸缎的百姓家庭,现在能穿一穿了。

想就是慢慢摸索,慢慢改进。顾兆还问王家借了熟练的织女,让其先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成……

吉汀府县。

黎周周同穿着布衣裋褐的哥儿说,是李家的孩,今年刚过完十三岁生日来,只坐了半个椅,规规矩矩的放在膝上,嘴说声软和。

“我想同夫人学东西。”

“你叫么?”

“李霖,雨字下面一个林,家人都唤我霖哥儿。”

黎周周便唤霖哥儿,说:“你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