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府县生活18三房

顾兆朱秀才容愁苦,心里不忍,便交了一句心里话,“若不然这次便算了不去了,以朱大哥的勤勉,再两载,厚积薄发一击即中。”

不然去宛南州开销住宿路费也是一笔银子。

这事急不得的。

“……我心中不甘,一想到双亲妻儿还在家中吃苦受罪,我便难安。”朱理道。

那是要考了。

顾兆劝了劝不,只拱手抱拳说:“那顾某在此祝朱大哥今年得尝所愿。”

“希望吧。”

朱理自己说的也没底气,不找顾兆说完话,心头松快不少。

后来顾兆回教室——郑辉和严谨信朱秀才顾兆说话,二人便先一步回教室不打扰顾兆。这会顾兆一回来,郑辉问:“刚才那位朱秀才是兆弟村人吗?”

“不是,隔壁壁村的,远了些,隔了两个村。”顾兆和郑辉说话随许多,没那么多小心翼翼,说:“我俩之前考秀才,朱大哥中了,我落选,还被台悬牌批责,后来我和周周成了亲,还想继续考,朱大哥在官,我便厚着脸皮去请教,他人好,替我买书解疑答『惑』。”

“原来如此,这朱秀才人还挺好的。”郑辉夸了句,“那他是今年要下场试一试吗?”

顾兆点头。

郑辉是闲聊,本是点点头,可一想不对,瞪大了眼说:“高我们两届,今年下场?那岂不是在官正经起来,第一次下场试试?”

“这般的聪慧。”郑辉感叹羡慕,快快说:“兆弟你也不介绍介绍给我和严谨信认识,咱们可以一讨论问。”

顾兆:……这是误会了,想搭上霸好问问题。

说到问好请教,正在看书的严谨信也看了去,思他可以加入一起。

顾兆没法,略略修饰了下,说:“朱大哥家中负担重,想尽早试一试。”

严谨信听白了,这位朱秀才怕是问一般,因其家中担子重才想下场博一下。他心中不认兆弟这位朋友的想法,肚中问不详实,即便是下场了,也是空空如也,除了白费银子,更添家中担子沉重,没别的了。

只是这位朱秀才是兆弟朋友,之前帮兆弟,严谨信便不说出来。

“那便祝他成吧。”郑辉也听出来,只说个吉祥话了。

之后三人便踏踏实实看书,不再多说。

转眼便到了月中十五号,金玉酒楼是每月十五发工资结算的,发上个月七月的工资,压了半个月,这还算是好的,有的要到了月尾发,一压压一个月。

一天营业结束,收了工关了门,伙计们排着队在黎先生那儿领工钱。

徐掌柜一月是三两银子,跑堂跑腿的伙计,一月是半两银子,一年六两,钱数不多,可他们不识字只是跑跑腿招呼客人打个杂,家中兄弟姐妹人口多,比下地干活要轻声。有府县人,那是给家里添个家。

酒楼的跑腿,外人还羡慕眼馋呢。

领了钱的伙计猫着腰赔笑说句:“谢谢黎先生。”

黎先生是酒楼账房管账的,最早有人叫黎账房的,不黎账房不爱——这也是伙计『摸』出来的,叫黎先生,黎先生给发钱快,也不克扣说什么对不上帐是不是缺了一天如何如何。

后来整个酒楼伙计都管账房叫先生。

“唉一天天挨骂挨打赔笑到手五百钱。”

“咋你还嫌少?”

“哪里是,我是羡慕掌柜的,一个月那么多银子。”

结伴回住处的伙计路上闲聊。

酒楼管吃管住,住处是走两刻的大杂院子里头,十个伙计挤一个屋子,大多数是住这里,也有府县人住家的,平里也来睡,但发了工钱是一定回家,要钱送回去,大杂院人多眼杂的,怕钱丢。

城外村里人那是和家人商量好,每月十六一大早进城来,伙计钱给爹妈家中人,让带回去。

一年到头,除了年清闲几,其他时间只有发了工钱这晚轻松些。不回家住的,大家伙便一人凑个几,买些花生米、瓜子,不敢喝酒,怕人不清醒被『摸』了钱。

大家聚一起吃吃喝喝说些话。

“掌柜的早先也是跑堂伙计,挨骂挨打跟咱们都一样,我啥时候才成掌柜的啊。”

“你啊,你不成,我也不成。”伙计不等对方急眼,解释说:“咱们掌柜的厉害有本事,人说人话鬼说鬼话,我是没这个本事,你有啊?”

那当然没有。

有些来酒楼吃饭的食客脾气大,『性』子古怪刁钻,总爱折腾人,可掌柜的说的这些食客心里舒坦,要是真遇上说都不成的食客,那只自己扇自己赔礼消气了。

有一次掌柜的打了自己七八个耳光,打的脸都肿了。

唉,这么一想,掌柜的也和他们不。

“要我说还是账房好,黎先生多清闲,每天站在柜台后头扒拉扒拉算盘珠子。”

“那确实,手一个月有二两银子。”

“谁叫人得了前头账房青眼,儿许了去,接了酒楼账房位置。”

这人酸溜溜的话,也是早早听来的。不说完有些后悔,别传出去传到黎账房耳朵里,赶紧补了句:“我是没本事,换我我也高兴,你看咱们掌柜的平对着黎先生都客客气气,知道为啥不?”

大家伙注力偏了,有的自然知道,不不说,再听一遍。

“为啥?”

“前头账房姓冯,和徐掌柜的交好,经常来咱们酒楼吃饭的那个王大爷知道不?是肚子圆圆的那位,有次王爷铺子里账房跑肚拉稀人快没了,便看中了冯账房,借了冯账房去唤,那王爷开的工钱高,冯账房让现在咱们的黎先生接了差事。”

听来听去,众人感叹说:“黎先生运气可真好。”

“是啊,不然一个月二两银子的差事,算是婿,冯账房也不可让着。”

“对啊对啊,那时候黎先生算账还不到一年。”

按照以往的经验历练,算账当酒楼账房怎么着也得干个三四年才成——还不一定顶上找到岗位。可谁让这一连串的巧合,像是专门给黎先生安排的。

“黎先生还是命好,娘家殷实人家,都是府县人,岳父投靠了王板,王板可是有钱,家底丰厚,唉羡慕不来。”

“所以说这几层关系,别说徐掌柜对着黎先生多照顾尊重一层,是咱们酒楼板对着黎先生也客客气气的。”

“难怪啊。”

伙计们聊着聊着便偏了,不说这些,说说吃的。

“……咱是没时间,要是排上黎记卤煮的下水,一勺子七钱,咱们打个一勺两勺的沾沾荤腥多好,可惜黎记卤煮卖的好早早没了。”

“真有那么好吃?”

“没吃,不要是不好吃咋可早早卖完,还让掌柜的惦记上了。”

“黎记卤煮板姓黎,咱们账房也姓黎,你说是不是姓黎运道好?一个做小买卖营生的赚钱,一个扒拉手指头算盘珠子钱赚了——”

“咋滴你还想改姓黎不成?马上中元节了,到时候你祖宗可得上来教训教训。”

“呸!我可没说。”

吵吵闹闹的声音远了些。

徐掌柜的领了工钱,笑眯眯的跟黎正仁说:“小黎你收完了先回家,一会我来锁门,天快黑了,别让侄担心了。”

“成,谢谢徐叔。”

“客气啥。”

黎正仁便将账本收拾好,干干净净什么也不带,穿着一身袍子出了酒楼,走了没一刻一拐弯到了自家住的巷子,第三家是。

抬手还没敲门,先听到里头他娘在骂人。

黎正仁眉头一皱,看来今娘又去买了米,每次家中米吃完了,爹娘去买米,回来妻子冯萍萍便抱怨说两句,娘要骂二哥了。

唉。

一个月二两的银子,以前不买米,手中还宽裕些,供了耀祖读书,可如今断了米,月月花钱买,家中一下子紧促许多,原本温柔和顺的妻子,现在他说话也是时句句不离家中开销。

黎正仁现在对着回家都有些厌烦,回去听这些事情。

整里不是米是,再者是骂声,还有妻子的抱怨和嫌弃眼神——以前妻子从未这样看他,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