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诚意满满

李治点点头,又问道:“那如果吐蕃是想西进呢?”

李绩道:“那边有大食在,吐蕃想要西进绝非易事。”

韩艺道:“若是吐蕃能够打破大食在波斯的势力,我们其实也可以趁机过去分一杯羹。”

李治想想也对,吐蕃如果西进,可以视作一次探路,毕竟大唐如今还没有正式跟大食交锋,不清楚大食的真正实力,又问道:“假如让吐蕃成功进入天竺,会不会令吐蕃的国力增加?”

李绩道:“如果吐蕃拿下天竺,国力肯定会有增加,但是想要将天竺的物资运送到吐谷浑边界来,也绝非是一件轻松的活,远不及我们从南海将物资运送到中原来,毕竟那边的道路,可不是那么好走。”

韩艺非常肯定道:“国力增长方面,还请陛下放心,我们的国力增长速度始终会保持以至少十倍于吐蕃,最低最低都是十倍。”

这话说得真是提气。

“有爱卿在,朕应该对此放心。”李治稍稍点头,道:“也就是说,只要吐蕃往南扩张,不与我大唐为敌,那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都是对于我大唐都是有利的?”

韩艺点头道:“可以这么说。但是就怕这是吐蕃的虚晃一枪,故意麻痹我们。”

李治嗯了一声,道:“这一点不能不防啊!但是如今吐蕃已经展现出诚意来,如果我们不答应的话,那就可能会要开战。二位爱卿,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绩沉吟半响,道:“老臣吐蕃这么做,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从国力来看,吐蕃与大唐决战,只会两败俱伤,而且,他们不可能消灭我们,而我们却有可能消灭他们,而局部战争的话,也占不到什么便宜,稳定住与我们的关系,集中兵力往南边发展,进攻更为弱小的天竺,其实是非常明知的。”

李治道:“司空认为他们是真的怀有诚意而来的?”

李绩点点头,道:“但是这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可以要求吐蕃减少驻兵至两万,而我们保持在吐谷浑的驻兵。因为吐蕃的奴隶就是士兵,就算他将主力撤走,留在当地的百姓也是随时可以武装起来的,减少同等规模的兵力,对于我们而言,本来就是不利的。另外,我们要援助吐谷浑也比他们的主力抵达与吐谷浑的边界要困难的多,这么安排,一来可以试探他们,二来也可以保持在吐谷浑的势力平衡。”

韩艺也道:“臣也赞成司空的建议。”

李治眯了眯眼,道:“明日朕再召开一场枢要会议,到时具体商议一下。”

而此时,钦陵则是与几名属下来到新市场游览。

“少主,这大唐真是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繁华啊!”

“咱们吐蕃什么时候能有这么繁华。”

钦陵闻言,冷冷一笑,道:“就凭那群鼠目寸光的奴隶主们,我们吐蕃永远不可能有这么繁华。”

他身边的几名下属都很诧异的看着他。

钦陵站在广场的中间,游目四顾,目光中充满着饥饿感,缓缓道:“因此我们若想要生活在这繁花似锦的大城市中,唯有占领整个中原,成为中原的主人。”

左边那人问道:“少主认为他们一定会答应么?”

钦陵指着前面那来往客人络绎不绝的旅店,道:“你们看的,长安的寻常百姓都生活得如此富足,他们岂会轻易放弃这种生活,跑到战场上面去拼命,这是我们的劣势,但恰恰也是我们的优势,所以,他们是不可能拒绝我的。”

“尚书令说得真是对极了。”

钦陵是一个劲的点头,神情激动道:“我们的赞蒙就说了,大唐与吐蕃,和则兴,离则衰。况且,我们一直都没有与大唐为敌的想法,这些年的误会,皆因那吐谷浑而起,并非是大唐与吐蕃之间的矛盾。”

他说的赞蒙其实就是文成公主。

只不过禄东赞掌权之后,吐蕃的王权衰微,文成公主的地位自然是远不如以前,不然的话,禄东赞也不会三番四次挑起战争。

文成公主在两国之间的影响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韩艺也没有将这个非常杰出的女子放在他的计划中,不过面对钦陵的这番说辞,韩艺选择沉默以对,因为在吐谷浑一事上面,主要是看吐蕃的诚意,而不是看大唐的诚意,大唐是不会做出丝毫的让步,因为吐谷浑直接关乎大唐的核心利益,是不可能退让的。

钦陵瞧了眼韩艺,又道:“我们吐蕃认为要想解决吐谷浑问题,必须要划定双方界限,并且减少屯兵,以及互市,让两边百姓能够友好来往。”

韩艺始终还是沉默,这三点其实是非常关键的,绝对是在刀刃上的,但是具体怎么解决呢?

钦陵只能继续说道:“我们的想法是,就以如今双方占领的区域为界限,我们承认河源地区是归吐谷浑所有,但也希望大唐能够承认白兰部属于我吐蕃领土。”

韩艺心中微微一惊,其实白兰部早就属于吐蕃,只不过吐蕃一直不承认,就是希望在没有必胜的把握前,避免与大唐正面发生冲突,两边都是有代理人的,谈得时候,大家也都有台阶下,那禄东赞一个非常出色的外交政策,使得大唐与吐蕃这几年始终是斗而不破。

然而,如今吐蕃方面,竟然要求承认白兰部归吐蕃所有,那么就是放弃了禄东赞外交策略,要么就是吐蕃方面决定彻底撕破脸,要么就是他们真的不想再打下去。韩艺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要撕破不打,那直接开战就行了,何必玩这些有的没的,终于开口问道:“那不知道你们打算减少多少驻兵?”

钦陵道:“我希望双方都能够将驻兵减少至两万。”

韩艺沉吟不语,心里却感到非常惊讶,要知道吐蕃驻军最高的时候,有二十万之多,如今也一直保持着十万士兵在那边屯垦,给予吐谷浑方面非常大的压力,其实禄东赞晚年几乎就是待在那边没有回去,那里就是他们家族的大本营,如果是真的,那真是诚意满满。

钦陵又道:“另外,我们还希望将处月、弓月二部的事也给解决了。”

韩艺哦了一声,略显诧异的看着他。

钦陵道:“我们可以将处月、弓月二部迁到高原上来,彻底退去北边,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会。”

韩艺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之色,旋即笑道:“我相信这事不会只是这么简单吧。”

钦陵点点头,道:“但是我们也希望大唐能够承认辛头河上游是属于我们吐蕃的势力范围。”

辛头河?这尼玛是哪里呀,我怎么没有听过啊?韩艺有些懵逼,这功课真是做到狗肚子里面去了。

其实这辛头河就是后世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

还是一旁的官员比较机灵,他赶紧在韩艺耳边小声道:“尚书令,辛头河是在西域,就是葱岭的最南边,那里有着一条道路,可通往天竺,只不过那边的界限一直都很模糊,我们当然是说都是属于我们的。”

韩艺点点头,思索片刻,道:“还有吗?”

钦陵道:“当然,我们还是非常希望大唐能够对我们吐蕃开放更多的互市,以及允许更多的吐蕃子民来长安学习和交流。”

韩艺嗯了一声,笑道:“世子果然是带着诚意而来,我个人对于此次交涉,是越发期待,希望能够为两国百姓带来和平和繁荣。不过,这事我做不了主的,今日无法给你答复。”

钦陵忙道:“这我明白,若是大唐陛下有任何吩咐,我们吐蕃都愿意竭尽所能满足陛下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