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站队

武媚娘笑着点点头,道:“不仅如此,自从上回危机爆发之后,让我看到商人的优势,故此我更加觉得,一个强大的帝国,若是失去商人,那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大家都说商人唯利是图,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商人最大的优势,从这一场危机就可见一斑。

这士农工商,士为首,读书人都是天之骄子,然而,一旦发生灾难,这些读书人都纷纷往外逃,不是他们没有担当,而是他们留下来,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这种时候,唯有商人愿意来到灾区,运送灾区最为需求的粮食过来,因为商人知道,需求度越高,商品就会变得越值钱,一斗粮食在江南能够发挥多大的价值,恐怕不会有人多看一眼,但是在这里呢?那就是无价的。

也许会有人认为,商人这是在趁火打劫,但是说这话人,却都不敢靠近火。对于灾区而言,粮食是最为宝贵的,我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你运送粮食来这里,我就支持你,没有粮食,这里的数万万百姓就面临饿死的境地,那些读书人说那么多,也没有送一粒米过来,那有什么用。”

说到这里,她目光微微往旁一瞥,道:“郑侍郎、卢侍郎、韩刺史,你们都是读书人,你们认为我说得对么?”

卢师卦道:“皇后说得的确有道理,但是读书人也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我们可都是读书人出身,若是一开始没有我们在这里坚持着,带领百姓消灭蝗虫,稳定住这里的局势,商人也不见得回来。”

武媚娘莞尔道:“卢侍郎言之有理,可见这二者是缺一不可啊!”

那些商人听得是心花怒放,一点也不在意卢师卦之言,原来我们在皇后的心目中,是跟读书人在一个等级上,皇后真是太看得起我们了。

“等等会。”

韩艺突然一脸郁闷的看着皇后,道:“启禀皇后,微臣有一不明白之处。”

武媚娘道:“尚书令请说。”

韩艺纳闷道:“为什么这里坐着四个读书人,皇后却只点名其三。”

不少人低下头去。

武媚娘嘴角也微微抽搐了一下,当做没有听见,又道:“商人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对于我大唐这种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西北羊毛堆积如山,同时缺乏粮食,而江南粮食堆积如山,同时又缺乏羊毛,这样发展下去,我大唐帝国是很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就需要商人,商人能够将我大唐各地的资源进行整合,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来,这样一来,我大唐的国力会是蒸蒸日上,至于你们从中赚多少钱,那你们应该赚的,因为你们为国家,为百姓,带来他们的所需,而且,如今越来越多的商人,不仅仅是买卖,还生产出了大量的商品来,供百姓所用。你们千万不要在乎别人是如何议论你们的,你们不能妄自菲薄,你们应该自信一点,因为你们对于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番夸赞下来,商人们都已经醉了,脸都变得通红。

武媚娘这番话说得实在是有理有据啊!

商人不自觉的挺直了腰板。

你怎么就不是我们的头头呢?

郑善行、卢师卦倒是不知道其背后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武媚娘如今的确要笼络商人,因为这场危机对于武媚娘而言,是至关重要,目前粮食是掌握在商人,一定得讨好他们。

殊不知,武媚娘要得可不仅仅这么一点点利益。

武媚娘又道:“所以你们大可放心,你们在朝廷最需要的时候,将粮食送来了,朝廷自然也会知恩图报,务必保证你们从中赚取更多的钱,以及你们想得到的一切,这不是可耻的,这是你们理应得到的回报,如果没有让你们得到利润,那么下回可能连一粒都没有,数万万百姓都将可能饿死,对于陛下,对于我而言,没有什么比百姓的性命要更加重要。关于其中具体事宜,我会让尚书令、卢师卦、郑侍郎、韩刺史跟你们商量。若是你们有什么不满之处,也可以直接来找我反应。”

说到这里,她突然站起身来,道:“好了,我要说得就这么多,你们谈吧。”

那些商人微微一怔,就说了完呀,你倒是再说一会儿,我们不着急的。他们只觉得如今皇后的声音,可就天籁之音,不过他们也都知足,赶紧起身,行礼道:“草民恭送皇后。”

比起方才的忐忑、惶恐,如今这一声“恭送皇后”,那是充满了尊敬。

韩复当然跟韩艺不是一个村的,就算是一个村的,也不能说明什么,毕竟梅村是一个杂姓村。当然,韩艺也只是想阻止他自残罢了,在得知韩复是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南阳韩氏后,韩艺觉得他们应该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于是便离开了。

收拢人心,这可是武媚娘的强项,她不是说只会用李义府、许敬宗这种人,其实李绩、狄仁杰,包括韩艺这种类型的臣子,她也能用,这也是她为什么能够登上权力宝座,如果她只会用奸臣,她是做不到的。

韩复这人是传统的读书人,他会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对于这种读书人,以德服人是最好的手段。

但这不是出于惜才,而是考量她自己的政治利益。

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武媚娘身边没有人,朝中也没有人,她当年培养的势力,已经被韩艺给一锅端了,张文灌他们也会防着她的,与其将韩复给免职,就还不如收心,让他为自己所用。

相对于其它州县,武媚娘肯定也会采取同样的手段。

说来也是有趣,曾几何时,武媚娘一直都想将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地区,打造成自己的大本营,但之后,她一度放弃了这个念想,然而,这一场危机,又令她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目前的情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任何灾难最为困难的时候,不是在灾难发生的时候,那只是阵痛,最困难的时候莫过于灾难过去之后,因为灾难吞噬了一切,灾民再努力也没有办法立刻种植出粮食来,这就需要朝廷的帮助。

而韩艺一直以来都是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他虽然很同情这些灾民,但是你要得到粮食,那就必须得干活。

而这一场危机,其实对于韩艺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河南、河北都士族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商人很难渗透,这一场旱灾,给商人提供一个渗透的机会。

如窦义、魏青、钱大方等大粮商都是直奔魏州而来,因为他们都是冲着太原计划来的,韩艺在哪里,他们就跟去哪里。

当然,还有不少商人,已经开始渗透灾区各地,因为凉州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他们知道一旦开放太原的话,这些地方的价值都在那里,这个不需要韩艺再去指导他们。

魏州府衙。

只见二三十余人坐在里面,他们正是长安、洛阳来得大富商。

“哎呦!这回来,别的不说,这蝗虫可算是吃饱我了!”

“别提蝗虫,我听着都已经想吐了,怎么这里什么都没有,就只有蝗虫。”

“这里刚刚发生这么大的灾难,有的吃就算不错了。”

“这韩小哥还不来?”

“你就耐心一点吧,韩小哥如今事肯定很多。”

正他们聊着的时候,忽闻外面传来一声高喊,“皇后驾到!”

这些商人不禁一惊。

皇后?

他们一直认为,是韩艺来接见他们,毕竟他们可不是来救灾的,而是来投资的,再者说,皇后什么身份,他们什么身份,两者完全没有见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