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课本不属于学生的,是要传下去的。
其次,确立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并且颁布教科书选取制度,朝廷不印刷教科书,哪怕是由朝廷出资的学院,也是要朝廷从民间采购,但是教科书出版社,必须去户部注册,获取出版资格,才能够出版教科书,并且内容都是要经过教育局的审核。
最后,鼓励私营学院的发展。私营肯定是针对有钱人的,如果没有私营的话,富人也得去朝廷建的学院读书,朝廷负担就更大。
为了鼓励私营,为了鼓励教育,朝廷还颁布了一系列的辅助政策,就是文房四宝、纸张、书籍,等等有关教育的一切交易,全部免除印花税和作坊税。
因为免税的话,成本就低,那么利润空间就大,商人才会愿意投资教育。
而且,优秀教师将有资格进入教育局,直接入仕为官。
这个还真不是空口无凭,王义方他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朝廷支持民间成立教育协会,辅助朝廷,普及教育。
就在第二日教育协会就成立了,是由昭仪学院和士族学院联合成立的,杨飞雪和崔莹莹为会长和副会长,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昭仪学院肯定是要占主导的,因为昭仪学院规模远比士族学院要大得多,比人数,比教育情况,士族学院都比不过。
但是昭仪学院这边推杨飞雪出来当会长,士族学院那边本是想推一些士大夫出来的,结果一看对方是杨飞雪,那些士大夫就没有这个想法,这是不可能的,而崔莹莹虽然一直都在帮着昭仪学院,但是她又是崔家的人,因此山东士族就将崔莹莹推下去,你弄个女人,那我们也得弄个女人,我们男人才不会愿意屈居女人之下。
等于女人就掌控了教育协会。
这也是武媚娘所期望,她要增加女人的地位,但她这么做可是为自己,什么女权主义还没有在她心中形成,当今世上可能也就有萧无衣有这个概念。
至于教科书的话,朝廷承认的就只有两家,昭仪学院和士族学院,他们有专门负责制定教科书的班底。
这一系列的政策颁布之后,大唐的教育那真是飞跃式的发展,等于一下子就要增加成百上千的学院,是大踏步前进。
这其实都是得利于印花税,因为印花税导致各地财政收入都增加,但是增加都是粮食和绢布,不可能全部运到长安来,运费的话,朝廷有些吃不消,韩艺就是计划将这一笔钱,砸到教育中去。
长安的百姓闻此消息,真是沸腾,他们身在长安,已经感受到周边环境的变化,识数认字的人和不识数认字的人,就是有天壤之别,这屁股决定脑袋,读书将来能够赚更多的钱,那么他们对于读书是充满了向往。但是以前读书就是为了当官,而如今百姓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读书首先是为了赚钱,不再是为了入仕。
直接导致今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是往年的十倍,考点也从长安一个考点,扩大到莱州、青州、洛阳、扬州、睦州,其中报考的人绝对大多数都是那些被辞掉的官员,以及一些落榜的考生。
这是因为昭仪学院所承办的私立学院,对于的老师的要求那是非常高的,而且需求的是年轻老师,一定要在三十岁以下,年老的都不要,因为年纪大的是深受儒家影响,跟昭仪学院的套路不太对。要知道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老为尊,昭仪学院这回是反其道而行,这令那些年轻书生非常激动。
同时,士族学院也开始在筹备建设更多的学院。
士族学院一直卯足了劲在跟昭仪学院竞争,而且前面就没有赢过,这令山东士族是颜面无光,这可是他们最擅长领域。这一回教育扩张,他们是不能再输,但是他们与昭仪学院不同,昭仪学院是跟商人合作,士族学院是各大士族出钱,没有招商引资,而且合作的一定都是超级士族。
因为士族学院是崔卢郑王四大家族建办的,他们这种超级士族,就不太喜欢跟庶族在一块,就连老师都是清一色的士族,只不过他们接受了女人为师的观点,将家族的女人都给派出来。
但是学生不限制,有钱就可以来读书,不管你是庶族还是士族。
他们倒是想限制,但这是大势所趋,你要限制的话,就没法扩张,就还是被昭仪学院给压制住。
然而,现在商人都没有心情关注这些,他们正在全力筹备海外扩张,如今融资已经差不多,因为乐浪州所带来的财富,刺激着他们每一个人,他们希望开辟出更多的完全有商人主导的领土来,在中原扩张,方方面面都要顾忌到朝廷,顾忌周边矛盾,到海外那就无所谓。
但是他们的扩张意图,给市场带来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江南、岭南两地。
江南就不用多说,自从危机之后,睦州的制造业已经是名闻天下,他们手中有着充足货物,而岭南地区经过这些年发展,也有一些规模,但是大量的粮食都没法长安去,岭南的粮仓几乎都是敞开,没有人去偷。如今商人要扩张,就必须购买这些资源,如果在长安购买的话,就还得运去南方。
商人就直接从当地购买,上百万贯的资金砸了过去,这江南市场立刻迎来了新一轮的疯狂,那岭南地区就更不用说,岭南大地主都笑疯了,而岭南也从一个化外之地,成为了一个扩张的大粮仓,要知道岭南的粮价才三文钱一斗,不到长安的三分之一,这令买卖双方都非常开心。
与此同时,大批的扬州、睦州商人开始南下,投资岭南地区,尤其是广州,因为广州离那边最近,有港口,睦州、扬州的人天生可就有着商人基因,他们知道以后那些岛屿都将会成为市场,但是那边可没有什么制造业,什么陶器、丝绸,等行业,纷纷入驻广州。
不但如此,朝廷还将一些武器给外包出去,因为府兵制的武器多半都是府兵自己打造,生产线没有那么大,有些满足不了,所以朝廷就允许自由之美生产皮甲,允许徐珂的弓箭作坊生产大规模的生产军用弓,由他们自己去交易,朝廷就只负责弩、箭、刀、枪。
在这悄然无声间,大唐似乎又再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变革。
这是大家都没有预计到的,从政策的本质上来将,都不算是什么大政策。
这就是商业带来的,随着商业发展,各地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这一个政策,就能够影响到整个市场,而小农社会,什么政策都引起不了社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其实小农社会来来回回也就两个政策,其一,加税,其二,减税。
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五艘帆船正顺着季风往前行驶着。
“堡主,你看,那便是我们元家占领的岛屿。”
元鹫来到甲板前,眺目望去,隐隐可见远方有着一块陆地,他是长出一口气,又伸展了一下胳膊,“哎呦!可算是到了,在船上待久了,还真是憋得慌。”说着,他又回过头去,朝着正在宿醉的崔平仲道:“老崔,待会别喝了,我们马上就要到了,我可不想背着你下去。”
“我现在是在睡觉。”
说罢,崔平仲转过身去,继续呼呼大睡起来。
元鹫朝着身边那随从道:“去,将这厮给我丢到海里去喂鱼。”
那这话虽然听着不合乎常理,但是元鹫本就是这么一个人,那随从有些犹豫不决,他还真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
元鹫道:“这你都不懂,真是比猪还蠢,你可以先丢他下去,让他清醒一下,然后再捞上来不就行了么?”
“小人遵命!”
谁敢违抗这混蛋的命令。
“遵什么命。”
崔平仲突然坐起身来,冲着元鹫道:“我真是后悔跟你一块来。”
元鹫哼道:“我比你更后悔,除了喝酒,就是睡觉,也不陪我聊聊天,我要你来何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