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说不对,我说的是要求太低啊!”
韩艺摇摇头,又道:“如今是什么时代,是我大唐盛世,天下早已太平,百姓都安居乐业,已经达到了孔圣人所期待的境界。可问题是,百姓现在都不是在向往着和平,而是要更好的生活,我要坐马车,我要吃肉,我要赚钱,朝廷是要顺从民意的。我大唐百姓跟春秋时代的百姓,理想、渴望都是不一样的,国情也是大不一样的。所以不能拿着圣人的思想硬生生砸到我大唐头上,因为许多思想已经满足不了了我大唐的需求,我大唐实在是太强大了。”
刘祥道道:“可是老子也是周朝春秋时代的。”
韩艺道:“所以道家中也有许多思想已经满足不了我大唐的需求,就说道家主张不争斗,但是如今我大唐发展这么迅速,主要就是因为竞争,但是一种良性竞争是可以促使国家进步的。而儒家思想中礼义廉耻今日也适用,我尤其是推崇儒家思想中的诚信为本。
读圣人之书,是没错的,但是懂得灵活运用,这才是关键。那董仲舒不也修改许多儒家经典么,难道他那是信而好古么,他那么做其实就是为了让儒家思想适合当时的汉朝,可见董仲舒就是一个明白人啊。圣人的思想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有许多人愚昧的去遵从圣人之言,也不看看当下的环境和百姓的需求,这不就是纸上谈兵么。
我不反对任何思想,因为我是个商人出身,也没有读过什么书,我认为需求和供应才是永恒的,国家需要什么,百姓需要什么,那就得对症下药。这道理很简单,我天天大鱼大肉,你还在这里忽悠我,听我的,你就会有肉吃,那我肯定不会搭理你,我肉都吃腻了,我凭什么听你的,但如果你说,听我的话,你就会有马车,那我绝对会听。
天下儒生天天嚷嚷着仁政仁政,什么是仁政,不是说主张儒家思想就仁政,仁政其实很简单,就是让百姓生活的更好,而且是更好,可不是跟周朝百姓生活的一样好,要是还跟周朝一样,那我们就是一群跟猪一样臣子,发展了上千年,结果还跟周朝一样,我们死了算了,活着都没有意义。
作为臣子,君主,国家,百姓,才是最重要的,思想只是工具而已,适合当下的国情,那就拿来用,不适合就不用,你们如果还纠结于什么派别,那你就别谈什么忠君爱国仁政,因为这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行为。皇后这番主张,是对是错,得从实际情况来分析。皇后已经阐明了她的主张,咱们要觉得不合适,就直接说明哪点不合适,为什么不合适,不要扯什么儒道之争,要争这东西,咱们开个辩论会,政事堂是用来谈政事。”
这一番话下来,张文灌他们脸上是一阵红,一阵白的。
卢师卦突然道:“尚书令言之有理呀!我们是臣子,臣子的首要职责是辅助君主,治理好国家,就当下的国情而言,推行无为而治,显然要比其它主张更加合适。这无为而治,最大的好处,就是自由,不仅仅是给予百姓自由,也给予了朝廷自由,反而不会出现很多矛盾,利于国家的思想统一,儒家思想相对而言,就比较保守一些,不利于当下的发展,也不利于思想的统一。”
长孙延道:“若皇后仅仅是推崇无为而治,那我是不赞同的,因为过于自由,也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和发展,但是根据皇后的主张,儒家思想乃是基础,无为而治在中间,上面还有法家束缚,此乃集三家之长,从而形成一种新得主张,是利于我大唐的发展,以及目前百姓的需求。”
王玄道道:“道家主张无所不容,那么儒家思想自然也包容在内,因此以仁政治国,其实也算是无为而治。”
张文灌点点头道:“既然如此的话,朝廷就应该明言是主张无为而治为治国思想,而非是以道家思想为治国思想。”
郝处俊道:“而且,还得重新诠释无为而治。”
他们就怕武媚娘借这个来打压儒家,他们现在也明白了,武媚娘主张无为而治,只是一个口号而已,就是想要缓解商人崛起与其它阶级的矛盾。
武媚娘笑着点点头道:“这也是我的本意,但是这需要各位的才能。”
武媚娘提出得这个主张,真不是没事找事做,虽然是要表现自己,但也因为她看到国家发展需要。如今很多现象,那都是儒家思想最为反对的,而唐朝许多政策都包含着大量的儒家思想,这不就是在自我矛盾么,商人不准骑马,其实也是来自于儒家思想,但这明显不再合适。而且这也是为什么,只要朝廷政策稍稍一变,天下儒生就都反对,因为律法都是那么规定,那我们当然要反对。朝廷得明确主张,而且这种主张能够适合国家继续发展下去,否则的话,反而会令思想分裂。
有些懵!
张文灌、刘祥道、郝处俊这些满腹经纶的大学士都听得有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儒家一贯以来的主张,都已经成为儒生的口头禅了,这是毋庸置疑的,道家思想是不可能有这么严格规划,什么都一步一步的递进,一级一级的区分开来,武媚娘这句话岂不是说用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来推行儒家的主张。
可问题是,修身齐家都只是个人之事,治国平天下才是天下之事,如果没有后面的治国平天下,那儒生决计不会赞成这句话,我要不能当官,不能脱贫,我还需要在乎道德么,那是不是可以说,小事就咱们儒家干,大事就是道家和法家干。
武媚娘的这番主张就说不出到底是要崇儒抑道,还是崇道抑儒。
而崔戢刃他们这些年青一代,却是陷入沉思之中。
武媚娘微微瞟了眼韩艺,见这厮既没有懵逼,也没有沉思,而是快要睡着了,这要是之前,她一定会主动问的,但是现在她不需要问,因为她已经知道韩艺的用意。
过得一会儿,张文灌面露困惑之色,道:“请恕老臣愚钝,不明白皇后这话是何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武媚娘先是将原话说了一遍,随即道:“我是非常认同这句话的,用那些心术不正之人来治国,是一定会导致天下大乱的。可见在儒家思想中,个人品德乃是入仕之基础,无德之人,无论学问再高,也不能让他入仕。”
张文灌他们纷纷点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啊!
武媚娘话锋一转,道:“但是德行高尚之人,入仕之后,是否继续用修身齐家之道来治国平天下呢?我看也不然。修身齐家是一回事,治国平天下又是另一回事,不能完全的混为一谈,拿治家之术去治国,这可是不行的。同理而言,儒家一直提倡以仁政治天下,这并没有错,但是何谓‘仁’呢?无为也是‘仁’。真正关爱百姓,就应该给予百姓更多的自由发展,发挥自身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财富,从而事先自我,这不就是仁政吗?
儒家主张以德使天下安定,那法便是‘德’呀。若人人遵纪守法,不作出伤害别人的事,这不就是圣人所期望的么。自我修养那是个人品德,当然,若人人道德高尚,那自然天下太平,但若能让天下间人人都品德高尚,圣人又何须将人区分为三六九等呢?可见德乃基础,非平天下之道,法家思想才是平天下之道,而律法的形成又是源于德,二者是一脉相承,只不过是用于不同地方。
而我朝如今大行商道,人与人接触的非常多,矛盾纠纷自然也会增多,纯粹的以德来教化百姓,令天下太平,这是难以做到的,唯有法制才能够使得朝廷在面对诸多纠纷时,还能令天下太平。”
这一番话解释下来,大家也都明白,正如武媚娘方才所言,是三家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得思想,而并非是崇什么抑什么。
更为主要的是,这不是纯粹的思想之争,而是根据当下环境而做出的调整,儒家思想是要分三六九等,有着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明显就不适用于当下的环境,因为重商主义要求的是平等,庶族与贵族做买卖,是以贵贱为主,还是以契约为主。
张文灌他们并非是那迂腐之儒,他们还是非常开明的,所以他们认为武媚娘说得很有道理,而并非是要挑起事端,她没有贬低哪家思想,只不过是让三家思想各司其职,而且是一针见血。儒家思想提倡德治,但是明显不行,历朝历代法制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用儒家包装,也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武媚娘的建议还是在延续这一主张。
而且,儒家思想的那一套也不能用于西北百姓,人家是牧民,是要到处游走的,农夫在家守孝,地就在边上,那当然可以,让牧民在家守孝三年,那就是逼人去死啊!
刘祥道道:“臣非常赞成皇后之言,其实我朝自贞观年间,许多政策都包含着无为而治的思想,皇后今日谈论此事,难道是要朝廷明文规定这一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