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33

陈二和夫妻带着陈颖赶火车,看着人进了车厢,段淑芬和陈二和才松口气,目光依恋地看着绿皮火车。

直到火车开走,夫妻两才双双回家,带着东西回家过元宵。

元宵是个团圆的节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元宵。

93年的元宵节,陈家气氛还有点怪异,毕竟刚分家。

陈颖坐在火车上,驶向远方。

早上走的时候,段淑芬做了碗汤圆,芝麻的甜还在口里。

火车从上午开到第二天,再辗转一辆出租车,陈颖带着大包小包到了沪外师范。

付车钱的时候,出租师傅道:“你们师范今天开学啊,人好多,我再跑跑这条路,说不定能多捡几个客。同学你就少给个领头,给个整钱就行。”

“没事,正好有零的。”陈颖对着开车的师傅笑笑,把钱从窗子里递了进去。

这师傅一路挺热情,一开始说的本地话,发现陈颖不是本地人,又换上了带着乡音的普通话。不管标准不标准,倒是有些体贴,给了行人陈颖一份很不错的体验。

一把提起段淑芬整理的大包裹,陈颖就这么提着有自己半个人重的东西进了学校。

校门前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学校的名字。

陈颖打量了几眼,总觉得亲切又陌生。亲切是因为似曾相识,陌生是因为年代带来的隔离感。

路过的中专生们成群,嬉笑的声音传进陈颖耳里,给陈颖心头染上一种我正年少的感觉。

不管她心理年龄多少,至少这个时候,她有一副年轻无比的外貌,比这些花儿一样的女孩更鲜嫩。

摸了一把嫩滑的小脸,陈颖埋头往学校里面走。

走了一会,陈颖开始晕,因为她不记得自己宿舍楼在哪了。

倒是对于几个舍友,有点模糊的印象,有可爱讨人喜欢的,也有不可爱的。用反派一点的话说,那些不可爱的女孩子长得没陈颖这个乡下姑娘颜色好,就偶尔酸她几句。

回想起来,古早的恶意和善意都有,但恶意竟然更为真切。

陈颖停在学校里面的十字口上,苦笑了一下。她低声喃喃:“到底哪条道?”几十年过去了,鬼还记得没怎么在意的宿舍位置。

路口边上,在陈颖后面进了校门的男青年放慢了步子。

这人穿着时下最风潮的牛仔衣,里面是黑色的高领羊毛衫,身上带着一股香水味,站在陈颖两步远的地方。

陈颖只用余光扫了下,知道又有人迷路了,心里生出一番感慨,真有活路痴。可惜她不认路,不然还可以帮忙指个路,陈颖观察了一下女孩子们的走向,选择了一个自己有五成把握路口走了过去。

却不想这回刚走,迷路青年开口了:“陈颖,你假装什么?非要假装你没看见我吗?接下来是不是要装作不认识我!”

周瑞一脸愤慨,目光愤怒地看着自己的前女友。

陈颖回了头,目光落在青年有两颗青春痘的脸上,表情一度很茫然。

她白净的脸上清楚地写了几个字,叫做——你是谁?

玉龙宾馆。

陈二和打来两盆热水,和段淑芬相对泡脚。

“我这边小铮的事好了, 房子你们看得怎么样啊?”

陈二和说话的时候嘴角微微勾起, 眼里也含着笑意。段淑芬想她老公今天的事怕是很顺利,不过她这边还没个定数。

“临近店铺的房子都贵, 我还想找个和小铮学校近点的,还没看到合适的。”段淑芬揉了揉额头,一只手撑在床上。

陈二和道:“小铮他们一个月只有几天假, 我们还是紧着离店铺近, 但选坐车好坐的地方吧。这叫什么……交通便利。”

陈二和说着,偏头笑着看了段淑芬一眼。见段淑芬揉着额头, 伸出大手帮她捏肩膀, “是不是累坏了?明天你歇着,我去忙房子的事。”

“明天也歇不了,十五小铮去学校了,东西还没备。然后颖妹十七的假, 肯定要提前去,我算算也是十五就得走。”段淑芬叹气, “这年过得真快,感觉还没咋地呢, 时间就哗啦啦过去了, 孩子又要走了。”

“没事,回头还回来。我们正好两个人潇洒潇洒。”陈二和拍了拍妻子的背, 让她宽心。

对家里的孩子, 陈二和没觉得要紧贴在脚边成长, 出去闯闯也挺好,能长长见识。就是因为陈二和有这样的理念,才同意陈颖中专去了想更远的沪城。

宾馆连号的三间房,住在陈二和夫妻旁边的是陈五贵和陈铮,一大一小住在一块,再旁边才是陈颖,单独住的独间儿。

陈颖躺在床上,心里想的也是即将踏上的旅途。

学校她肯定要先过去一趟,报名上几天学,然后赶着周末去一趟京城。因为徐昂然这个时候在京大附中上高中,高二还有半年,下半年就是高三。

十七八岁的徐昂然,会是什么样呢?

陈颖忍不住从徐昂然旧日的模样里刻画他的样子,年轻的,白净的,俊秀的,总之相貌是好看的。

可他的脾气会怎么样呢?

没了父母的徐昂然跟他的姑姑住在一起,会不会有寄人篱下的小委屈,养成隐忍憋屈的小模样?

暗房里,和她初见的徐昂然别扭得很,像个不够成熟的年轻人。可出了暗房,又露出了冷静和稳重的一面,照顾人的稳妥性子显露无疑。

陈颖这晚,睡得不怎么好,老做梦。

梦里一个又一个少年的模样飘过,有些凶巴巴,有些软绵绵,还有些冷漠的像冰块。

还没见着人,就把自己给想出毛病来。第二天醒来的陈颖坐在床上,看着地面一缕偷溜进来的阳光发呆。

段淑芬和陈二和起了大早,吃饭完就出去找房子的找房子,买东西的买东西。把两孩子交给陈五贵,陈五贵和陈铮在宾馆的大厅里看着电视。

陈颖起来,洗漱完用了早餐,闲适地在县里转悠,陈五贵和陈铮放下电视跟上。

玉溪的街头,店铺有着各色的招牌,在白日里依旧显眼。

街上的行人穿着各色,年轻男女们更显得讲究。

想着自家父母想做的生意,陈颖带着陈五贵和陈铮去转起了卖衣服的铺子。

他们不买衣服,就看哪些款式更受欢迎,哪些价格高但好卖,还有各个年龄阶段男女老少服饰店铺的分布。

手里拿着小本子,陈颖写写画画。

陈五贵一开始不懂,后来就看出一点意思,指着一款热卖的衣服:“这个款式好像卖得特别好,我们记下来卖这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