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赐婚

第22章

“体寒脾虚,湿气重,平常是不是手脚发冷,总爱有小毛病?多喝点枸杞山药粥,我给你调个驱寒的药方,你每天叫丫鬟煮来泡脚。”徐青青道。

徐妙书愣了又愣,才忙道谢。

次日她就得到了方子,并着一盘酸萝卜炒粉送过来,听说不止她,老夫人和兄嫂们都得了这道菜。

徐达本就是贫寒出身,蔡老夫人也是苦日子过来的,府里最尊贵的二位都吃得,便没人敢嫌弃。再去试着尝一口,竟发现好吃得不得了,开胃爽口。

于是,阖府上下上下都在夸赞。

徐达在第二日进宫面圣,被皇帝留下来一起用午膳。

如今陛下主张忆苦,每天的饭桌上必有一道豆腐。徐达就禁不住提及酸萝卜炒粉,这也是素菜,却味道极好,粉儿咬起来还有几分肉皮的感觉。

“这苦倒也可以当成小小的美味来品尝了。”徐达笑叹道。

朱元璋这两日正没胃口,听徐达这么一说也想尝尝,命御厨立刻做来。

徐达是跟着朱元璋一起在泥地里滚过打天下的老人了,在小事上说话不需要太忌讳,他尝完这道菜后就坦率直说没他女儿做得好吃。

“那还不献上来。”朱元璋不服气了。

不多时,快马加鞭运来的菜,热乎地端上桌。

朱元璋一尝,这味道果然不错。本已经用膳完毕,特意多要了半碗饭吃。

“看来是朕的御厨无能了。”

“这酸萝卜是臣女在道观时和同门一起亲手腌制,特意从凤阳带回。一方土养一方萝卜,在道观也算沾了仙气儿,自然就不同了。”

徐达美滋滋地说道,讲这些其实都是谦虚的借口,其实他还是想夸自己女儿手艺好,御厨当然比不了。

朱元璋听说萝卜来自凤阳祖地,连连点头。那里自然是好地方,不然怎么会龙兴凤阳,出了他们朱家。

不过徐达那点小心思,他明白得很。瞧他那张瘦得跟猴子似的脸,笑得满脸堆褶子的得意样子,觉得自己女儿很好是不是?本想等几日来着……

“你这女儿倒不错,才刚进门,没被国公府的荣华富贵迷了眼,更不怕做这乡土菜肴被笑话,落落大方。”朱元璋悠悠叹毕,就打听年龄如何,样貌如何。

“十六,像极了她娘,不像臣。”

“不像你好啊,你颧骨高,不好看。”朱元璋笑着拍拍腿,“朕与你为布衣之交。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你看你有这么好的女儿,朕刚好也有不错的儿子。”

话止于此,再明显不过。

徐达惶恐,“陛下,这……臣刚认回女儿,臣……”

“怎么,觉得朕的儿子配不上你女儿?”

“臣不敢!”徐达忙跪地请罪,“臣荣幸之至,臣开心至极!”--

“朕听清和说,你女儿在凤阳做道姑可有些名声,借着作法的

名义,让地方那些富户乡绅出米出药赈济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儿呢。”

徐达这才明白过来,怪不得皇帝突然就有结亲的意思,原来是早有耳闻。陛下尚简朴,极为喜欢马皇后那般节俭朴实又吃苦耐劳的女子。青青吃苦长大,不仅有一双巧手,加之她深明大义,晓得体恤百姓疾苦,做坤道时又侍奉过仙神,更是有福之人,如今成了他徐达的女儿,身份也有了,年纪还合适。--

思量过这些后,徐达深以为自己的大女儿确实出类拔萃,以至于这人刚领回家,陛下都开始出手抢了。如今陛下提这一嘴,算是预订下了,他以后就甭想动心思,琢磨着把女儿配跟别人。

徐达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失落感,空落落的,刚认下的女儿,这关系还没热乎,就被别人认成儿媳妇儿拐跑了。

不爽,太不爽了!

其实徐达确曾有考虑过女婿人选,在同徐青青一起坐车回京的时候,他闲来无聊,就琢磨着以徐青青的性子会和什么样的儿郎相配。当时他在心里挑来选去,觉得陛下的义子西平侯沐英的长子最合适。沐景春这孩子文才武勇,自小就随从征战,颇有其父之风,他是看着这孩子长大的,觉得可靠。

但如今——

陛下,可真是……

燕王,可真是……

他怎么觉得这对父子俩是算计好了呢。

不过想想,以燕王那冷情凶厉的性子,不大可能会主动对他女儿感兴趣。他应该只是把燕山护卫打听来的消息,随手呈给陛下而已。毕竟他徐达认女,那也算是一桩大消息了。

得了,不想了,多想也没用,都不是他能决定的事,且等着看吧。

徐达归家后,便将他三日后启程去边关戍守的消息告知谢氏。谢氏刚喝了徐青青熬煮的青菜粟米粥,才缓了些精气神儿,听了这话,便禁不住有些失落。丈夫才回来没几日,又要和她分隔两地了。

徐达见谢氏刚有好转,怕她在因此伤心,忙提起大女儿,“她刚回来,诸多事务不懂,还得你多教教她。将来出嫁,做了别人家的主母,可不能给我们徐家丢人,更不能让孩子在夫家吃亏。”

“老爷放心,我省得。青青这孩子聪明,定然一教就会。”谢氏笑道。

“早点教吧。”徐达无奈地叹口气。

谢氏察觉不对,问他是否有事。徐达便将今日在宫中与陛下的对话经过讲了。

“那这是好事儿啊,咱们青青将来一定会是王妃

了,可说是哪一位王爷没有?”

徐达摇头,“听陛下的意思,人是预定下了,至于配给哪一位却没提。”

“那老爷觉得会是谁?”谢氏再问。

徐达谨慎思虑后,说道:“燕王吴王只差一岁,如今都到了婚配年纪,且皆为皇后嫡出,必他二人选一了。”

“我看像是吴王。”谢氏道,“若为燕王,便直接点名了就是,因顾及长幼有序,燕王未定,如何能定其弟?故才要等一段时间。可

巧吴王也喜专研医术,与青青有同好,正合适。”

徐达听这妻子此番分析倒是松了口气,不是燕王最好,他可不想要个多智近妖、叫人永远琢磨不透的活阎王做女婿。

徐达在走之前,特意来和徐青青聊了两句,问他对家中诸人诸事都有什么看法,可有什么不懂或不如意的地方,大可以都说出来。

“一切皆好。”

徐青青知道徐达每次去边关都有硬仗要打,面对这位为国为民,即将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年老父亲,她如果为家里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絮叨,未免太没格局了。

再说家里真没什么特别大的事儿让她操心,除了大哥徐辉祖傲慢无礼了点,大嫂矫情了点,府里有几个丫鬟婆子没眼力之外,再没别的事了。这些小问题都不是问题,她勾勾手指便能解决,用不着告诉任何人。

徐达继续嘱咐道:“好孩子,你虽然进这个家没多久,但父亲能感觉到你是个能撑住事儿的人。以后多帮帮你母亲,也多跟你母亲学着点管家,以后都用得着。”

徐青青应承得干脆利落,“爹爹为国为民,一马当先,女儿很为爹爹骄傲。此去必定不久后便会凯旋,女儿会在家好好陪着娘,等爹回来。”

徐达欣慰点点头,转而叫来大儿子徐辉祖和徐妙书,同样做了交代嘱咐,另外还让他们多照顾些徐青青,毕竟她刚进家门有诸多不熟悉。

二人应承之后,一个脸上沉闷着,另一个直接哭了,半点笑容都没有。

以前徐达见这光景都会心酸一阵儿,晓得孩子们舍不得他,以至于他离开时的心情特别沉重。但今天他忽然觉得不对了,每次都是他考虑这些孩子们的感受,其实真正冒险打仗的人是他,孩子们似乎从没有想过多笑笑,多说些开心的话祝福他,好让他放宽心走。

徐达不禁叹口气,这人啊,就怕比,不比不知道。

二儿子徐膺绪、三儿子徐增寿以及二女儿徐妙华都尚且年幼,徐达去看看就罢了,说不得什么道理给他们。不过这三孩子听说他要走,也都哭闹了一阵,弄得徐达更头疼。

临行前,徐达收到了徐青青送来的一包鼓鼓囊囊的东西。细闻着有肉香,打开瞧竟是牛肉干。这东西到了边关确实不容易弄到,耕牛禁杀,京城这边国公府倒是有份例,也可买些从衙门过了手续的伤死或老死的牛肉。她在三天之内,能做出这样一包牛肉干,着实用心了。

徐达心里暖融融的,大女儿对他的孺慕之情,他深切感受到了。想他在

边关困苦的时候,嚼一口牛肉干,嘴里心里都能得到慰藉了,真是她的好女儿。

如果说他当初进平安观认女的时候,还有所保留,存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带回徐青青。此时,徐达是真真地把徐青青当成自己的女儿了。她一定是他的女儿,非是不可,只有他徐达的女儿才会这么贴心。

徐达激动地差点老泪纵横,为了维持自己稳重长辈的形象,可费了好大的功夫憋着。他拍拍徐青青肩膀,欣慰一笑,然后对众家眷点了点头

,利落带人离去了。

蔡老夫人哭了,徐妙书在她身边跟着一起哭。蔡老夫人体庞,徐妙书纤细袅袅,祖孙俩互相依偎在一起的画面,像极了老母鸡搂着脆弱毛绒绒的小鸡崽儿。

徐青青左手牵着三岁的二妹徐妙华,右手牵着四岁的幼弟徐增寿,也跟个护崽子的老母鸡差不多。谢氏身子不好,无法亲自送徐达,徐青青就去告知其徐达离开的情况,让她宽心。

“这个家如今只剩下我们娘四个最亲近了。我病着,照顾不到你,你弟弟妹妹都小,帮衬不了你,你若受了委屈,定要和春香说。”

春香是谢氏身边的大丫鬟,一直协助谢氏管理内宅。

徐青青点点头,明白谢氏的意思。这就是家宅里常有的复杂斗争戏码。谢氏是徐达的继室,徐达在她之前已有一位原配,生长子徐辉祖,向来跟她不亲。二子徐膺绪为小妾孙氏所生,亲娘还在,又怎么可能跟她这个嫡母交心。上面还有蔡老夫人硬要养着让她觉得扎心的徐妙书,谢氏这日子过得不闹心才怪。

“娘,这都不是事儿,女儿能应付来。我以前管道观的时候麻烦事更多,就怕在家太无聊呢。”徐青青抚慰地拍拍谢氏的手,眼里透足了机灵劲儿,目的就为让谢氏放宽心。

谢氏笑着叹口气,“你这孩子在外面养得倒是皮实,我竟不知该遗憾该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