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于春阳说的,罗青梅仔细练了刀工,鱼肉、瘦肉、萝卜等,全都是她练习的材料。
现在冬天,各种冬天的蔬菜并不少见,她练手的东西都不少。
练手完的东西,要么煮了,要不就交给刘玲侨剁碎了晾晒,再腌起来。
王碧玉见罗青梅这么认真,也跟着练,刘玲侨自己没有目标,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
于是店里三个人一人一把菜刀,占着一个菜墩,切个不停。
这样的结果,就是腌菜的陶缸又不够用了。
罗青梅又买了一大批,她发现菜晒得七八分后再来腌,那跟晒四五分的味道是不同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罗青鸿那间屋子都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陶缸,而店里有的空间,也被陶缸占据了。
除了前面吃饭的地方,美味小店其他的地方挤得不行。
“罗姐,罗姐,上回的脆脆面你还有吗?”中午,刘兆来吃饭,小声地问道。
罗青梅摇头:“没有,剩下的我都分了。”
“……”刘兆苦着脸,“可我都答应了同学了,他生日我送他脆脆面的。”
“脆脆面很好吃?”罗青梅好奇地问。
刘兆用力点头:“很好吃,上回我带了新口味的去学校,可受欢迎了。”
“你什么时候要?我帮你问问。”罗青梅还是不介意帮这个小忙的。
“好,罗姐,我要两种口味的,要二十包,这是钱。”刘兆给了罗青梅五块钱。
罗青梅想着好些天没做烤鸭了,就打算去开元拿点香料,顺便再去美味看看,脆脆面怎么还没开始卖?
要不刘兆怎么还要跑来找自己帮忙?
罗青梅去开元拿了香料,顺道去跟金厂长喝杯茶,正好陈大先也在,三人就坐下来聊天。
何在言还没回来,前两天,罗青梅跟他联系过,他说海市有长辈牵线,去看看厂子。
他打算把开元的部分产品分到海市生产,不说别的,海市的运输确实比东梁市强不少。
对此,罗青梅是赞成的,如果有条件,她也想建美味食品分厂。
按照金厂长的说法,分厂可以生产大牛牛和蓝泡泡,届时,东梁市这边就主要生产冰海露走外贸。
至于香肠厂,生产线还没到位,加上香肠的一些实验还没完成,距离投产的距离还早着呢。
所以海市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先抓住再说其他。
陈大先看着罗青梅手中的香料,就想到了她做的烤鸭:“青梅,这次烤鸭多做两只呗,我带两只来厂里卖。”
那个烤炉最多能做四只烤鸭。
“陈师傅怎么想到要卖烤鸭了?”罗青梅好奇,食堂一般不从外头买熟食的吧。
“工人们要求的。”
“行。”罗青梅没什么意见,多烤两只也不是什么费劲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