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生如逆旅(二十三)

直到三个月后,所有人都真香了。

学堂的孩子跟他种了半年地,到收获时,明显比姜穆更加开心。

第二年他们收到了新的任务,带着新出的幼苗去指导田里人家种新粮。

五日在书堂,两日在城外田间,过得可谓相当充实。

玉米抽穗时,姜穆偶尔想起从前张茂先在时。那时在幽州也种过玉米,养了大半年却没吃到,实不相瞒当时的确是有些许的遗憾。

他回城路上去屠户家提了三斤肋骨,回头去给书院煮一锅玉米排骨汤。州府书堂的厨娘都有了经验,每次姜穆进厨房,她们就相当兴奋地站门口跟着他学。

近两年高寄萍偶尔也会尝一点鸡鸭鱼肉,至少不吐,也稍稍散了心结。

虽然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姜穆手艺过于不错。

汤盆端上桌,州府一道圣旨过来。

“……宣颖寿知州,萧瑾,入朝觐见。即刻动身,不得有误。……”

姜穆接过圣旨,看了一眼府内的一桌菜一桌人,心下难得叹了口气。

梅开二度。

姜穆出门时,门口围了一圈百姓,一旁善堂的孩子也觉察不对,一涌而出,守在门口眼泪汪汪朝门里头望。

知州要走了。

人们突然意识到这一点了。

出城路上不太方便,呼啦啦追了一大群人。

姜穆几次遣散,不几时又围了过来。

哭的眼泪汪汪。

离城过了一里,遇上听了消息回来查看的柳旭叶澜几人,叶澜一听原委,再一看哭的稀里哗啦人群,当即暴躁道,“哭屁哭。又没死爹娘!”搞得他还以为萧大人犯了什么死罪。

姜穆:“……”虽说平日叶澜也很精神,但是吧,总还是很有江湖世家弟子的操守的。嗯……这……

人群就有人嘤嘤回道,“萧大人就是颍州父母官,那他都要走了,我们还不能哭了。”

叶澜:“……谁说的,你过来。”

人群默契的退了两步。

姜穆顿觉自己走后颍州百姓不会痛快,“叶澜,休要胡闹。”

叶澜笑嘻嘻道,“大人啊,我们弟兄算来并非州府衙役,是大人直属护卫,大人要回临安,我等岂非也要跟随。”

颍州百姓&善堂学子瞪直了眼睛,哭也忘哭了:真·奸诈狡猾。

姜穆揉了揉眉心,“州府好好待着,我回京入对,又非转任,带上你们成何体统。”

即使官员转任也不见有拖家带口,还带着治下百姓的。

叶澜眨了眨眼,唰的就蒙上了水汽。

姜穆:……

“好好待着。州府新粮还要你们带着书院里头孩子多多照看。”

叶澜讨价还价,“……那不得把我如阳师兄带上。”

知州一个文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

“……柳旭还要处理衙署事务。”

柳旭道,“无妨。我很闲。”无人相随,实在难以安心。毕竟自家知州,是个招人杀的人。

连在颍州州府都被三天一小杀五天一大杀,南北刺客一茬接一茬,江湖朝廷杀手也交替不断,此去临安还不止多么凶险。

“……叶兄会与我一起,不必担心。”

柳旭:“二州衙署已完备,柳旭十天半月不在无妨。”

姜穆转念一想,“行吧。如阳你跟上。”

“高姐,你们留在州府,四下小心。”

高寄萍唇角一勾,轻笑,“往年不在颍州,你看出过事吗?”

快活林龙蛇混杂,她也能风生水起。颍州一块铁板,他还紧张作甚。

姜穆:……不是,突然急召事出反常他只好多叮嘱一二。

等跟到临安,迎面就一顶征北大将军的帽子压下来,柳旭:哎……

姜穆见到了当今圣上膝下第三子。

一个聪慧却欠缺些决断的孩子。

年十六。

姜穆一看,觉得他适合去颍寿军营住一段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