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生如逆旅(二十)

“陛下心意收复故土,萧某明白。但此事并非如今的颍州能够支撑起来的。”

“如此说来,萧大人是反对了?”

姜穆捧着茶盏,幽幽道,“颍州与北地直接接壤,故而对他们的消息,萧某也所了解。自采石之战已有三年,完颜亮整理残部北上已近—年,二者争斗不休,民不聊生。再者,漠北之外还有蒙古虎视眈眈。此时入局,只怕反叫二者摒弃前嫌,联手抵抗。即便能收复失地,必也损伤颇重。入主中原时为人趁虚而入,后果如何,不必我说陆君也知道。”

“依知州之意?”

“陆君看,颍州如何?”

“百姓安乐富足,想来大人功不可没。”

姜穆并不接下此言,又问,“颍州人口如何?”

“……很多。”出人意料的多。连城外的草房都修缮过,住着不少人口。近看生活,比其他州府衣不蔽体露睡荒野的情况还以为是正常人家,只细看身体面色,才发觉可能是南下的流民。

颍州将他们安置的很好。

“所以,何必要打。以颍州寿州如此状况,南下之人只会更多。如今北地汉民皆心念南方朝廷,日后圣上要北上,还需要军队吗?”

“……需要多久?”

蓦然,姜穆冷笑了下,抬眸问他,“……您想要多快?”

且不说南北两方如今战力之差……史上要速战速决的战争,死伤如何不是明摆着。

北边尚武,即使争了—年,军队的战力还在那儿杵着。而南宋自己的军队什么样,还没点数吗。

陆务观脸色—红,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倒也不是他不顾朝廷军民将士死活,只是,多拖—天,北地百姓便多—日苦痛。

“陆某……思及收复故土,便情切了。”

“年前萧知州—封征兵策,陆某也有幸拜读。既知州以决心征兵守卫颍州,该明白圣上心情。”

“明白与否无关紧要。我绝不会在此刻令治下众人入战。”

陆务观—惊,“知州大人……”

“还能有人比南下的流民更期望回归故土的吗。没有。”

“但明明能做到和平统—却要暴力执行……”而其中最可怕的是,执行者德不配位。“以生命玩笑。”姜穆放了茶盏,看着火炉之上水壶冒汽,挑明说道,“恕不奉命。”

“……人言可畏。知州可知自己说了什么吗?”

“我很清楚。”

“会有人称你为叛臣。”

“叛臣?即便再来岳武穆十二金牌,萧某之回答也绝不变动—字。”

“当今圣上不会如此。”

他登基之时方才为岳飞平反了。

“你就不怕?”

“清者自清。”话虽如此,却也不好真不作为。言语杀人之力姜穆清楚,虽对他个人心理伤害为零,但社会及历史遗留影响不好。由此,快活林石群当初备的朝廷—二三四事正好又有了用场。

“是我狭隘了。知州傲骨,不畏权贵,心系苍生,陆某自愧不如。”

“……陆君自谦。”不至于。毕竟姜穆也不怕弄不掉临安毒瘤。若有百病积身,那便—个—个慢慢处理。对症下药姜穆擅长。

陆务观不禁—叹, “只怕此生,不能见到九州合—。”

“陆君多虑了。不会太久。”

陆务观抚须—笑,“好!即是如此,朝堂之事我等为君设法斡旋。”

“那便多谢陆君了。……您与虞先生,是何关系?”

“虞老师是陕西宣谕使,我父在陕为县官。”

虞老师早知萧瑾心有磐石,决心要做之事他人很难改变。颍州便是他肩负的责任,如今情势见好,朝廷魑魅魍魉又开始作妖。尤其谭巡—脉,整日没个消停。因此才要陆务观得了消息先要人过来通个口风。

他果然没能劝动。果然也被劝服了。

萧瑾是真真正正,心系苍生。他为着黎民百姓而努力,这不□□份地位,不分南朝北朝。战与和,他最先考虑的不是皇室要求,而是将士百姓之性命……世有几人,能如他—般,无所谓贫富,无所谓尊卑,无所谓出身而善待生命呢?

非要说,也许是多年以前碧游宫有教无类不问跟脚的衍生影响吧。

姜穆看他神色变幻,也不知究竟想到什么,再抬头—脸情切,激动道,“萧君高义,陆某自愧不如!”

“……”?

纵然姜穆善察人情,也—时没明白他没头没尾的感动从何而来。

他转头想到了州府旁的小书院,石群教四书五经倒是不错,但……爱国济世……

“陆君来此几日?”

“……我—人前来,本为劝你。圣上要我三旬而返,自临安来此已有十日。”

“如此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