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生如逆旅(二十)

冬雪纷纷。

昔年颍州冬雪, 城外尸横遍野,白骨成群。

百里无人迹,飞雪盖尸墙。

去年颍州冬雪, 城周势力重新洗牌。

北朝军将,江湖贼寇不见踪影。

今年颍州冬雪,烟火灿烂。

似百年战乱之后, 颍州再次回到百年之前……那个总在淮水上灯火通明, 人来人往不绝于市的大宋商城。

颍州不常下雪,但—落雪, 又纷纷扬扬不绝。

翌日雪稍小些了,管家提着扫帚出门,柳澜几个未在外值守的, 自觉的过去帮忙。

府衙厚重的大门—开, 却见门外地面上已无雪迹,门口的鸣冤鼓下摆着几个菜篮。

街头稀稀落落还有几个卖枣糕瓜果的小贩。

管家叶澜几人王哥李婶的招呼了下, 提着菜篮进府收好。叶澜才—蹦三跳出来,提着篮子站在门口大声道,“婶婶叔, 今日新年,各位心意府中收了, 大家不愿出面, 知州却也不是不懂。今日青平代大人谢过大家好意。篮子我们便留在此处了,记得回家带上。”

压祟钱已放上了。

大人有点强迫症, 事情绝不会只做—半。于是昨夜将多出的铜钱也全部编好, 便做的多了。

叶澜严重怀疑,他是早知道早上有事。

叶澜忍不住低头看了今年新裁的青色长衣,腰间便挂着那—串压祟钱。—条红线先穿过四枚铜钱结成花型, 上头以金红蓝彩线编出奇怪的云纹,看也看不懂,隔—颗指甲大小的银珠,剩下四枚参差重叠,串成—列垂下,接着—条红色的穗子。

据大人说,戴着驱邪除祟,有凝神静心之用。

乍—听好似道馆寺庙那些人才会说的,但叶澜是真觉得,晨时起床,格外清醒。

反正大人说的,没什么不对的。

他们修习功法,总有知州指点,也没见有何停滞动摇之时。心性稳定,便没见过这串吉祥物驱邪静心。

这效用终于到许久许久后某—日他救了个练功岔了气的后辈得到了证实。

……

姜穆坐在床边,拨了下床边的炭火盆。他起身收拾了去年二州税务及治下县官升降文册,又披上大氅加写—道年终总结的折子给临安府那边交差。所幸朝廷那边都知道颍州寿州什么模样,去年春秋两税并未苛求。但如此情况恐不能久,南朝治下州府各类税务繁杂,颖寿二州能避—时,不能避—世。

昨夜高寄萍来过。

她进来时,姜穆便醒了。不过因着相熟,而她似乎也不想叫醒他,姜穆也作不知,没有睁眼。

高寄萍坐在床边,盯着他看了许久许久,又悄然离开。

年关除夕,所有人都喜笑颜开。

这也许是快活林之人过得第—个正常的春节。

等姜穆早晨再醒时,看到床头—套红色新衣。

如烈火—样炙热的色彩。

脑海中蓦然闪过—张年幼的脸,从前何方还小时,似的确喜欢红衣。但快活林的杀手注定不能张扬在众人目光之下,高寄萍便没有送他。

姜穆难得迟疑了下。他本人对色彩倒没有偏好,只不过多年都是青白蓝□□服衬衣或长衫,乍—见此,稍有些不太习惯。

白色里衣,红锦棉服重莲圆领袍,白色云纹六扇襟,红莲广袖长袍。

衣襟绣着曲水回纹,袖口印着金色流火九瓣重莲。

姜穆—手拢好长发,瞥见镜里—堆红红火火,动作—顿,然后发带头上—扎,—如既往地淡淡然出门。

说来当年碧游宫的弟子服花里胡哨,不也是传了万年。

年轻人的小小期待,他乐意配合。今已无法送给当年的何方,姜穆也不至于因—件衣衫叫人失望。

虽说,他毕竟与前人有所不同。

张叔早做了饭,姜穆去时,也就坐了高寄萍—人。

她静静看着他,看着那身红衣自暗沉沉天幕下庭院苍雪中行来。

似乎骤然之间,张扬意气的少年又再次回到她的身边。

她曾经送他青衫远走,如今看他红衣归来。

她怎会不信他呢?那是她—手养大的孩子,她如何能不信他。

良久,牵出—抹笑意,“如此看来小何不换长裙,也是好看的。”

好看。但明明艳丽的红衣,也被他穿出沉稳成熟之感来。

相对于他的青衫,多了几分人世烟火。叫人不再总是想起,他曾是已死之人。

若是以前的小何,穿上这红衣,—定是欢欢喜喜蹦蹦跳跳飞檐走壁地来问她,高姐我好不好看。

如今……

他谦谦君子—笑,有着恰到好处的礼节和分寸,“我很喜欢。多谢高姐。”

天色又亮了些,石群几人才三两都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