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略有讶异,“少白兄果要入仕?”
“……安仁何意?”
“洛阳城中少白之名传遍,不知何为?若不是郎君之意,先生便需斟酌。暗箭难防。”这也正是他今日贸然先截了姜穆最重要的原因。
姜穆若不入仕,那么,又是何人于京中传少白之名,引得朝堂起伏。
姜穆瞬间明了其中因果,“穆明白了。”
“朝中势力复杂,少白还需小心。主分为□□和赵王党。我观陛下……甚重太子。”但是,太子先天不足,智商不高。
“赵王司马伦,心机深沉,极有耐性,报复心残暴性……不亚今帝。倒是齐王司马攸,为人温厚颇具风范。只是……”司马攸是帝王的兄弟而非子嗣,恐怕无论如何,陛下都不会想传位给他的。
“总之,少白不要靠近就是。”否则以少白此时声名,帝王就要猜疑不止了。他知少白心性温和,必然欣赏如司马攸般仁人,提前提醒一下。
“朝中颍川荀氏荀勖,为人自傲,极重士族身份,又嫉才,善于暗手中伤,你且防备。此外,荀勖与太子妃父贾充交好,因此……你明白的。”一防防一对。
“名士王戎,出自太原王氏,学识渊博,文采出众。太原王氏传承悠久,家学丰厚,门中多出儒门大家,王戎心性平和,朝廷无密友,亦无对手。非常典型的中立派。”
“吴郡二陆,陆机陆云,陆抗之孙。”潘岳提到这二人,脸色难免古怪了些,“正是那退岳父兵马的吴将陆抗。”六年前致使杨肇被贬归祖宅华阴。陆抗到底未降,但他的子孙,却已是晋朝子民了。
杨肇被贬年后,陆抗身死,又过四年,吴国灭,称吴郡。
陆机陆云素有才名,于是陛下下诏征辟,现任散骑侍郎。
因这二人存在,陆家如今位列吴郡四大世家之首。背后家族势力距离洛京虽远,但在吴郡还是极具影响力。
“至于石季伦,他乃是开国名臣石苞第六子。石氏虽根基浅薄了些,但两代皆有财富头脑,石苞已是朝廷巨富,石季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四年前他前往河南任郡守,一年前调回京城,归来曾与陛下舅父斗富而赢,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声大振。之后便设计金谷园,如今那里也建成大半了。”
“新入京的张华与你,代表的是新生势力,不同于任何世家,直接附属于皇权。”因他们二人,背后都没有家族。
“安仁在京修学多年,果然观测清晰。”姜穆听他讲完了,直白明了的问,“安仁又属意哪位皇族?”
潘岳微怔,久而笑道,“果然瞒不过少白兄。岳也不虚言,我意赵王。”
史书载,潘岳是很正经的长子继承制拥护者,看来他还有其他想法。其实也很正常。他若是真是像史书中拥护司马衷一样拥护司马衷的长子司马遹,那么之后,也不会发生愍怀太子案了。
潘岳道,“陛下虽不忍放弃太子,可那位殿下委实迟钝,体有缺憾,恐不宜九五之位。”赵王司马伦势头正劲,是皇位最有可能的继任者之一。赵王用人维亲,性情用事,如看准时机跟随赵王殿下,也许,潘氏光辉又可以上升新境。
对于世家子弟来说,还有何事能重要胜过于此吗?
潘岳停顿了会,微微弯腰拱手一拜,请教道,“先生之意如何?”
“古来礼法便是立长为先,偏偏长太子先天不足,今各类皇族又皆心下不平……”他对潘岳笑了笑,“安仁兄弟四人,皆在朝堂,世家亦然兴旺,安仁又何必急于一时。失足成恨,安仁可曾想过,若是偏差,潘氏又如何自处?”
“可不冒些风险,又如何……”
“安仁性躁。”急于求成。
潘岳一怔,连忙拱手。相处三年,他心知少白不会轻易评价他人,又甚不会以这般略有批评的语气。少白并不像是世上许多儒学大家一样,将月旦评作为彰显自己学识和目光的手段——虽说他本人绝对有评论人性的资格。少白断人,向来准确……他此刻提到性躁,显然有劝勉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