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的性子是个粗中有细的,方才上楼的时候,她想到沈宏茂同沈家是隔房亲,面对面对峙不好看,便没让他上去,沈宏茂自然是十分感激安逸的体谅。
见兰珮莹上了马车,守在外面的沈宏茂立刻带领着御前侍卫和府兵们,簇拥着郡主离去了。
一路上,行人看见这么多个骑着高头大马挎着朴刀威风凛凛的矫健卫士们,毕恭毕敬地保护着一辆平平无奇的黑厢马车,都奇怪极了,不知道里面坐了何等了不得的人物。
不仅行人驻足观看,沿街酒楼上,也有不少客人打开窗户,朝外张望。
安逸道:“今日这阵仗,恐怕明天传出去不知会传成什么样子。”
兰珮莹冷静道:“倒也不必让他们瞎猜,让咱们名下的酒楼放话出去,就说我跟沈彦瀚八字不合,议亲之事做罢了。”
安逸带人打上来,周夫人先前被气得懵了,待反应过来之时,兰珮莹已经走远了,明王府的人早已一阵风般退了。
周夫人气得一阵哆嗦,却又无可奈何,她扶着耿婆子的手下了楼,看见沈彦瀚手里拿着羽箭,铁青着脸站着,娇蕊坐在地上瑟瑟发抖凄楚流泪,心头堵得简直要吐血。
她咬牙切齿道:“京城高门大户的小娘子多了去了,当真以为我镇北侯府是非她不可了么?”
沈彦瀚痛楚地叫了一声:“阿娘!”
“你给我闭嘴!不孝的东西!还嫌娘为你丢脸丢的不够吗,若是你祖父和你爹知道,你把咱们侯府弄得如此没脸,非打断你的腿不可。”
沈彦瀚再也不敢说话了。
周夫人走到娇蕊身边,把她拉了起来,叹气道:“是我糊涂了啊,婚姻大事,本就该爹娘做主才对。行了,别哭了,此事我自有计较,这个家,还是得我来当。”
御书房的万里江山屏风前头,两只仙鹤香炉口中吐出袅袅青烟,屏风后头,嘉顺帝正用心地听着章阁老、陆阁老,甄太傅等几个内阁辅臣汇报这次会试阅卷的事情。
谢萧舟在龙案旁加了座位旁听,嘉顺帝每次叫大臣商议重要的事情,都会带上太子,让他学习。
春闱是由礼部主持的,礼部王尚书自然也在,他恭敬地呈上了本次考试合格者的名单:“经三轮阅卷,这一科共计取进士一百六十八名,请陛下过目,若陛下无意见,还请陛下盖玺,礼部不日将宣发。”
嘉顺帝盘认认真真地将新科进士的名字一个一个看过来,随口问:“会元是哪里人?”
王尚书道:“启禀陛下,会元曲修晖,乃是是湖南解元。”
“湖南曲家,也是书香世家了。这个小子真不错。”嘉顺帝兴致勃勃地掸了掸纸上的会元的名字,“朕记得,本朝开国至今还没有过三元及第者,若他殿试的文章也好,说不定能成我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
乡试头名叫解元,会试头名叫会元,殿试头名叫状元,三次考试都能拔得头筹,乃是三元及第。
科举延续千年,获得过这一称号者寥寥无几,对读书人而言,这是终极的荣耀了,对一个帝王而言,拥有一个三元及第的大臣,也是锦上添花的美事。
一直在沉默倾听的谢萧舟开口道:“全是仰赖父皇圣明,四海承平,天下百姓有心向学,儿臣这不是恭维,是实话。”
上辈子,谢萧舟曾经很瞧不起嘉顺帝,觉得嘉顺帝太中庸,是个守成之君,后来他自己当了十年皇帝,外族入侵、太后当争、朝内倾轧……刚开始那几年,他连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在算计着人和事,这才越发的觉得,他的父皇,其实是英名睿智的。
嘉顺帝诧异地看了一眼谢萧舟,发现太子说话的时候,从神情到口气,都是一本正经的,于是开怀大笑道:“朕也觉得,太子这不是恭维是实话。”
大臣们纷纷笑着附和:“陛下圣明。”
御书房内的气氛一下子欢快许多,袁福来给门口的李福全使了个眼色,李福全立刻带着人进来添茶换水。
休憩片刻后,嘉顺帝又问起了殿试的安排。
君臣商议了一阵,嘉顺帝很是满意,他有意锻炼太子,便点拨了谢萧舟一下:“太子有何想说的?”
谢萧舟似是早有准备:“儿臣想跟父皇提一个人。便是这进士名册上第二十一名,夏子濯。”
众阁老面面相觑,互相看了几眼,用目光询问王尚书,王尚书为难地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这个人。
嘉顺帝从手中的名册中找到了这个人,饶有兴趣地把目光落在那个名字上:“他怎么了?”
谢萧舟耐心地等待嘉顺帝翻到了名字,才从容道:“儿臣去礼部查过这一科进士前五十名的举人履档,发现这前五十名里头,不是世代簪缨的富贵之家便是诗书耕读的书香门第,只有这一位夏子濯进士,乃是寒门贵子。”
此言一出,嘉顺帝一下子来了兴致:“仔细说说。”
“夏子濯乃是青州人氏,青州离此不远,儿臣派人去查了一下,他的父母早逝,由大他十岁的兄长养大,供他读书。他十二岁那年,兄长病逝无子,只留下寡嫂和一女,族里要将房子和田地收回给他。夏子濯不肯,他不仅没有把嫂子赶走,反而做主给兄长过继了一个儿子,又把家产都送给了嫂子,自己搬去了青州书院,一边寒窗苦读,一边帮书院打杂换取学费。儿臣以为,此人高风亮节,亦有真才实学,应当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