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上,写着宁桥松的名字。
兰坯将拐杖和酒放在地上,整理了自己的衣襟与乱发,又用袖口去擦拭了落灰的墓碑。
宁桥松死后,宁长筠不许兰坯前来祭拜,所以他才从小路上来,避开了值守的侍卫。
这是他时隔二十年,第一次来见他。
兰坯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兄长,我终于有脸来看你了。”
他拎起酒坛,将酒洒在他的坟前。
“上一次共饮,是在金榜题名那时罢……”
时间过去太久,当初的画面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兰坯想起了当初,他们兄弟三人的理想抱负,河清海晏,推行新政,朝堂清明,百姓安乐,驱逐鞑虏……
所有的抱负,只剩一声长叹。
宁桥松死了以后,温淇清与他决裂。
而兰坯,背负着叛徒的指责,孤独而行二十年。
在宁桥松死之前,他的心愿是天下清明;
在宁桥松死之后,他的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替他报仇。
兰坯甘愿沦为沈复的走狗,也是为了报仇。
借由沈复给的权力,去清查当初杀死宁桥松的人。
沈复为人多疑,反复无常,眼里容不得沙子,因此兰坯为他肃清了许多“逆贼”,哪怕那人无错,沈复容不得他,兰坯便要找个“莫须有”的罪名给人安上,最后“正大光明”地将人除去。
二十年,杀人如麻,他早就回不去了。
“大哥他对陛下很失望,他远离朝堂,回了书院,如今当了书院的山长……教出了很多出色的学生……”
兰坯对他说着温淇清的近况,他的声音轻柔温和,就像是对家人说话一样。
他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兀的声音急转,变了声调。
“我杀了很多无辜之人,兄长,我错了……”他向他忏悔。
兄妹三人蹲在远处的草丛中,听见父亲对着墓碑自言自语,断断续续,嗓音哽咽,这令他们惊诧不已,在三人心中,父亲从未透露过这样脆弱的模样啊。
“我没有达成兄长的遗志,今日腆着脸来看兄长,还请兄长原谅,将来阴曹地府再相见,要打要骂都随兄长,不要不认得我……”
“我双手沾满了鲜血,将无辜的人抓入牢狱,背弃了当初的理想,今日应当在兄长坟前子自刎谢罪,但是我做不到……”
他弓下身,痛苦地捂住脸庞,指缝间泪如雨下,“我不是孤独一人,我有妻有子,我不能就这么撒手下去……”
他说到此处,思绪已经混乱,“不过我想,再过不了几年,就能下去陪兄长了。”
“陛下愿意放权与我,不是因为他信任我,而是,他笃定,我活不久……”
“每当我为陛下办妥一件事,他便会赐我一记‘补药’,我悄悄带过一次拿给宫外的医师看过,里面掺了毒药,短期之内不会发作,但活不过十年之期。”
“陛下说,他曾将所有信任都交付宁长筠,但宁长筠辜负了他,不愿辅佐太子,甚至上书要陛下凌另立太子,陛下说,他不想天下再出一个宁家了……就连阿瑶,因为不愿将手中的势力交给陛下,也成了他的眼中钉……”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化成了一缕青烟,一座孤坟,还有避世不出的教书先生。
说到此处,他后悔地抱着脑袋,继续说:“我若是那日能赶回来,如果与兄长一起死在同日,也不会痛苦多年。”
世人以为他出卖了宁桥松,但那时,他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母亲赶到洛阳,告诉他,父亲病重,医师瞧过了,说最多再撑十日,母亲让他跟她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身为人子,兰坯当然要赶回去,可那时宁桥松正准备上书陛下新政的奏折,有人暗中传了消息给他,他赶去宁府报信,而宁桥松正好不在府中,于是他嘱托宁桥松的长嫂,务必要劝阻他,不要上朝,叮嘱过后,又觉得不妥,想要亲自告诉宁桥松,然而父亲病重,见他迟迟不肯出发,母亲以死相逼,迫不得已,他离开了洛阳……但他走了一日,内心实在是放心不下,一边是病重的父亲,一边是危在旦夕的兄长,兰坯最后跪在了母亲的跟前,让她再给自己一日时间,在母亲的痛哭中,兰坯骑马日夜兼程赶回了洛阳,然而等待他的,是一滩血泊……
再赶到父亲身旁时,父亲已经逝世,且死不瞑目。
他成了不孝不义之人。
“我不能祭拜兄长,于是在父亲的坟边,立了一座空坟,我告诉自己,手刃凶手后,再堂堂正正地来看兄长……”
“兄长,杀害你的人,竟然是北庭节度使,他与兄长无冤无仇,杀了你只因为觉得日后你会挡了他的路,兄长,我已经亲手杀了他,为你报仇。”
“我知道,我知道你会说这么做是错的,但是我回不了头了,二十年,支撑着我活下去的,只此一事。”
“十载官场沉浮,我才知,这天下根本没有至清至澈。”
理想战胜不了人心。
“天下清明,根本不存在。”
-
兰坯的三个孩子蹲在草丛中,听到父亲这一番话语,内心震撼许久。
就连兰言诗,也不了解自己最尊敬的父亲,沉默寡言的父亲,竟然心里埋藏着这样的秘密。
兰拷攥紧了拳头,手背青筋暴起,听见了陛下对父亲所为,他愤怒不已,也默默发誓,父亲无法实现的心愿,他要替他完成;
兰亭昭震惊于父亲的多年隐忍,程迦曾对她说,所有人都认为她的父亲背叛了宁家,谁能想到,父亲为了替宁桥松报仇,甘愿服下陛下赐的毒药,同时,她也因为知道了父亲杀人的秘密而得意,这是她将来跟兰家谈判的筹码;
兰言诗心情低沉,她活着,从来不是为了苍生黎明,护住家人是她此生重要目标,今日父亲的一番话,让她思忖很久,她想,发疯的沈复在那个位置上,坐得太久了。只有择以明君,才能实现父亲的夙愿对吧。谁,适合呢?
作者有话要说: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父亲的故事先到这里,接下来回归狗血剧情,写文应该能顺起来了,舒口气。
——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tierra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