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开放对外部电影参评的限制,就是我所说的提升香港电影海外影响力的重要一环。我觉得,如果能让其他地区的电影人都以获得金像奖为荣,绝对要比香港电影在海外市场刷新更多的票房记录更重要,因为后者只是粗放地占领了对方的市场,而前者则可以深度影响对方的电影制作理念,金像奖只有确立了亚洲电影风向标这样的地位,我认为港片在亚洲市场的外部扩张才算是成功的。”
康俊杰所说的这些问题,林宥伦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在考虑,但具体到实际的操作面临很多困难,最直接地就是金像奖组委会里的很多人都不赞成这项改革。
林宥伦可以不顾这些反对的声音,强行推动金像奖改革,但这样做会让他失去很大一部分人的支持。
康俊杰很聪明,林宥伦只是在话里稍稍透露出了一点这方面的信息,他就猜到林宥伦很有可能在这方面遇到了难题。
“我听说香港国际电影节正准备由官方主办改为官方和民间团体合办,如果金像奖改革阻力太大,林先生也许可以换一个思路。”
康俊杰的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林宥伦的思维视野。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sp; 由香港市政局主办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从1977年就已经存在,只是香港电影界参与的热情一直不高,又有金像奖后来居上,这些年一直处在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
香港国际电影节在1978年就获得了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联合会的承认和支持,这是金像奖都不具备的优势,要在香港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盛事,香港国际电影节显然比金像奖更加适合。
林宥伦此前一直陷入了要改造金像奖的思维定式之中,所谓当局者迷,所以有些问题反而不如康俊杰这个旁观者看得清楚。
而这个康俊杰也不简单,他之前一直在林宥伦面前大谈特谈金像奖,却在最后话锋一转,把话题轻轻松松地就转到了香港国际电影节上,除非他一开始就知道林宥伦在金像奖改革的问题上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不然就只有一种解释说得通康俊杰一开始就是冲着香港国际电影节而来,谈论金像奖,只不过是为了引起林宥伦的兴趣,进而引出真正的话题。
在这一刻,林宥伦对康俊杰的身份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林先生猜的不错,我并不是金马奖组委会的代表。”面对林宥伦质疑的眼神,康俊杰并没有再继续隐瞒:“很抱歉刚才没有向林先生说明实情,但如果不这样,林先生大概也没有兴趣听我说这么多,甚至可能连这次见面都做不到。”
“康先生以前在金马奖组委会工作过?”林宥伦身子往后靠了靠,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坐姿。
康俊杰微微一怔,“林先生是怎么知道的?”
林宥伦耸耸肩,“我猜的。”
林宥伦并没有撒谎,他确实是猜的,不过这种猜测是有根据的,康俊杰很熟悉金马奖组委会的行事风格,又能搞到自己入住酒店的信息,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曾经在金马奖组委会里工作过,可能还曾经担任过要职。
“林先生猜得不错,之前我确实在金马奖组委会中任职,主要负责海外市场选场和运作这一块。因为和执行委员会以及部分评委的理念发生了分歧,所以在半年前,我选择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