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自己太小,不懂事,往后,如果还有机会,一定要亲自感谢他们。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可能。
邹氏算了算时间,确实是差不多了,就只好让维瑾好生休息,自己去安排中午的饭菜了。
自从维瑾出事后,王思齐就私下里联络梁秉文,距离他们上一次联系,还是在十几年前,吴氏怀着梁哲成,从边疆那里回来。
原本,两家人是没有联系的,偏偏梁秉文冒死,乔装打扮一路从边疆护着自己夫人回来,等在王思齐下朝的马车里。
邹氏只知道他跟着自己老爷从马车里下来,老爷让她把下人们都遣退,不让靠近他二人谈话的书房,还不准她声张。
邹氏这个人,知书达理,是个能办事,也能藏事的人,不该问的不会多问,不该知道的,也不会过分去打听。
王思齐不让她问,她自然不会多问。
当时梁秉文镇守边关,三五年都不会回京,这时候回来,单独找上了她家老爷,她心里有疑惑。
可梁秉文,也就只找了那么一次,就再没有出现了。一晃十几年,如果不是他再寻过来,她早已忘了当年那回事。
现在,两个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不知道所谓何事,依旧是留在书房,不让其他人靠近。
邹氏摇摇头,望了望书房的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叹了口气,转身往厨房走去。
书房里王思齐跟梁秉文坐在桌子上面前是一盘棋,两个人都盯着棋盘,皱着眉头沉默着。
“秉文兄,你这棋走的不错啊?”以攻为守,以进为退,实在是比不过。
“哪里哪里,比不得思齐兄,心思缜密,”梁秉文摇摇头,笑了。
两个人这棋走到了这一步,已经是个死局了。
“朝中最近,风向不大好啊!”梁秉文一边收旗子,一边漫不经心的说着。
“年关将至,各个同僚之间,相互拜访,也是应该的,”王思齐也慢条斯理的收着棋子。
这个年关,确实是不怎么太平,朝中派别争斗,异常激烈,关于太子的风言风语,也越来越多。
到了年底,藩王们要回来重聚,朝中的大臣们,也不安定起来,相互之间的拉拢跟勾结,已经不是在暗地里,都搬到了明面上。
“陛下,也有几日没有上朝了,”梁秉文叹了口气,年关将至,不仅是官员们坐不住,就是宫里头,也是多事之秋,各种传闻,越演越烈。
“陛下是看年关将至,多放几天假让我等好在家好好休息吧,”虽然,每日还是要去朝堂上报道,免不了多跑一趟。
“但愿如此吧!”这几日,皇上的心腹,大理寺的黄陂大人,抱病称恙已经快一个月了,就因为这巫毒有关的案子,都送到了京兆尹。
谁不知道,京兆尹是太子殿下的势力,因为这个事,朝中不少人都起了怨言。
京兆尹这位坐在吴国都城最好的位置,办起事来,却是和稀泥,一点调查都不做,全靠瞎猜瞎蒙,也不知道被同僚们参了多少回了。
奈何,一直都有太子护着,皇上也没有拿他怎么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过去了好几年。
这个草包杜,办案子的能力一直都没有长进,这编故事的能力倒是有了长进,官架子是摆的越来越好看了。
“最近,这个杜大人,又成了众矢之的,黄大人这个抱恙,”梁秉文摇摇头,叹气。本来,朝堂上,就一直有人参本子告他,以往都是只敢说杜江,可这两回,皇上私底下找过他,说是有人在折子上提了太子。
这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黄大人这个抱恙,也在情理之中,”这两个人,都是在京城里为民解忧的,杜江这个模样,百姓们自然不会去找他申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