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步贤现在是儒道之主,更是招贤馆的主事,他有这个信心。
“指望再出一个圣人吗?还是指望乾国永远都有明君?”武惊鸿摇摇头,“都不可能了。圣人只要一个,永远,永远不会再有。而乾国不可能都是明君。现在的赢炎照比他叔父就差的很远,这不是努力可以弥补的。”
武惊鸿看向英灵之碑旁边的立法玉柱。
“《乾国九章》能够确保乾国长治久安;军功授爵,则能够保证乾国军队的战斗力。可唯独没有一样制度,能够保证乾国持续的拥有人才。”
“所以你是要建立制度。”闫步贤理解武惊鸿为什么这么急。
“如果有更好的办法,我其实不愿意这么大动干戈。因为这必然引起贵族的反扑,甚至乾国四君子都会发生内部分裂。”
武惊鸿抚摸着立法玉柱,仿佛回到当年,她们筚路蓝缕,将一个破败的乾国打造起来的日子。
“但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闫步贤转身就走。
“你干什么去?”武惊鸿问道。
“回去把儒道上下的弟子盘点一下,看看有多少人能够参加这次科举。顺便看看需要多少人保护他们,别没参加科举,先被别有用心的人给干掉了。”闫步贤说着话,就不见踪影。
“谢谢。”武惊鸿向着闫步贤的方向轻声说道。
而后,她拿起圣人的灵位,“你说过的嘛,虽万千人吾往矣。”
科举的风越刮越大。
贵族们坐不住了,联合入宫,跪在赢炎的门口,要求联合商议。
是商议。
武惊鸿现在有惊惶铁骑,战斗力之强大,历历在目。
因此他们不敢直接反对武惊鸿。
那是自己找死。
他们只需要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就好。
赢炎无奈,只好定在一个月后,召开大朝会。
朝堂辩论是最好的方式。
一个月是留给所有人的缓冲时间。
一方面,需要让各方势力去合纵连横。
另一方面,需要给武惊鸿等人时间,完善科举制。
毕竟现在的科举,只是一个概念。
第一个无法解决的就是奸细的问题。
试想各国都派出奸细来参加科举,又都身居高位,会发生什么情况?
我们中,出了一个乾国忠臣?
这个景象可一点都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