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应该是刘备最放心独立领军的大将了,在此时孙刘联盟没有完全形成、数十万晋军虎视眈眈地存亡之秋,刘备决定以攻代守,先发制人。晋军在荆州立足未稳,关羽如果奇袭拿下江陵,以后与晋军争夺的重点就会选在南郡,湘州本土可以获得喘息,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与江东联络,构建联盟。
因此,关羽从开始筹备到最终行动,一系列计划的保密程度高到无法想象。比如挑选作战部队,关羽先把绝对可以信任的老兄弟挑出来,不超过一千人,然后是在益州患难与共的部队,加起来有三千人了。再然后无父无母的孤儿全部剔除,必须是有亲人牵挂而且亲人都在刘备掌握之中的士兵,才有选入的资格。如此精挑细选,得精卒四千余人,搜罗船只,乘夜北上。为了不引起晋军地警觉,关羽特意绕了一个大圈子。
该做的都做了,然而还是泄露了风声。
因为刘备和关羽忘了,晋军在江北没有根基,他们在江南就有根基了?刘表北上,林宁南下,时局变幻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在这么短的空隙里,晋军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刘备从西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迢迢在洞庭湖伏击了晋军一次,给刘琦、刘磐争取了镇—压叛乱的时间。然后,刘备大摇大摆进了长沙,林宁不久也进了襄阳,中间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不到。
楚国的老百姓懵懵懂懂,都想知道楚王为什么抛弃了他们?有人说天子诏命下达,楚王为了表示忠心就去朝贡,结果被晋王扣下当了人质,楚国的大人们才无奈投降;也有人说晋王组织了百万大军,马上就要讨伐楚国,楚王深知抵挡不住,害怕老百姓遭受兵祸荼毒,自缚双手去见晋王,要晋王保证善待老百姓,他情愿归降;又有人说楚王内心里不想放弃家业,但两个儿子不争气,都不是晋王对手,他现在身体差劲,每况愈下,恐怕百年之后楚国覆灭,晋王忿怒,拿他的后代和家属撒气,一句“株连九族”,他不就断了香火吗?流言纷纷,但细心分辨的话,可以发现,无论哪种发酵的流言都没有把刘表往坏人方面挖掘,不是忠臣,就是仁主、慈父,应该说治理荆楚十几年,刘景升还是很得人心的。
在这样怀念旧主的氛围下,江南江北想彻底稳定下来,没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至于产生凝聚力、提供稳定的粮草和兵源之类,至少得有三五年的苦心经营。
人心思变的结果是,情报工作对晋军来说变得容易,锦衣卫早年就在楚国大规模活动,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刘备不同,在刘表手下做“客将”的时候,谨小慎微,深居简出,生怕惹上怀疑;占据江南六郡后,情报系统刚开始搭建,让这样脆弱的情报网替关羽几千人的军事行动打掩护,瞒过配合紧密、业务娴熟的锦衣卫系统,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将军,过了前面水域,有一段支流向西,那里就是孱陵了。”高翔和关羽并肩而立,指着一个方向说。
关羽点点头,站在船头抚须远眺,只觉波澜壮阔,心胸别开一番天地。
身后有关平、刘封、傅士仁等人,这次秘密行动刘备期待很高,连前两年收的义子都派到了关羽手下听命。关平是关羽长子自不必说,成年后就在父亲身边东奔西走,拜骑都尉,只是关羽盛名之下,小儿辈成了透明人。锦衣卫监视刘备时整理了一份人员表,对关平一句话概括:关羽的亲儿子。刘封和关平年岁相仿,是刘备投奔刘表时因为没有子嗣而收的假儿子,本为寇姓,拜别部司马,是一员难得的猛将。不过关羽对他看不顺眼,私底下对刘备说:“大哥春秋正盛,以后迟早会有亲生骨血,刘封乃螟蛉之子,到时候怎么处理是个麻烦事。”刘备不以为然,这次把刘封给关羽指挥,也有增进叔侄感情、消除矛盾的意思在里面。
傅士仁则是刘备集团的老人,和刘备同为幽州老乡,拜奉军校尉,虽然才能一般,却受极大信任,至少关羽看傅士仁比看刘封顺眼多了。而高翔是楚国战将,效力于刘表,后来项庄频频北侵,蔡瑁不能抵挡,刘表将荆南划为湘州刺史部,刘磐奉命镇守,高翔便在刘磐麾下与交州兵作战,拜偏将军。再后来,刘琦出任湘州刺史,不到一个月刘表北归,荆州易主,刘琦和刘磐迎刘备入湘州,高翔也就成了刘备的部属。关羽奇袭江陵需要一个本地向导,高翔毛遂自荐,按级别关羽是征虏将军(杂号将军),他是偏将军,汉末官秩混乱,杂号将军和偏将军之间并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理论上高翔可以和关羽平起平坐。当然,理论上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刘备入主江南,关羽身为刘备兄弟,别说只是杂号将军,就是一介校尉,高翔难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还敢指挥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