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轻捷,晋王使者团很快到了建业,发现来的正是时候,刘备的人都快和吴国谈到会盟地点了。
戏志才身份最高,来不及休息,即刻去见吴王。周瑜这边听晋王使者到了,像猫闻到鱼腥味,比戏志才先一步到了吴王宫。蒋干很是遗憾,他想找周瑜来着,没堵到人。劝降毕竟不是光明正大的事,他总不能追到吴王宫当着孙坚的面对周瑜许好处吧?孙坚不把他千刀万剐,都得算仁慈之主……
军机大臣这个身份,在其他诸侯看来,算是三公职位。一位三公级别的大人物到了吴国地界,孙坚贵为吴王也不敢怠慢,戏志才这边通报,马上获得入宫许可。
与林宁身边报个名头就能让人肃然起敬的精英不同,戏志才声名不显,晋国建立之前,他的足迹就没踏出并州。虽然戏志才有效巩固了边塞力量,使胡人闻其名而退避三舍,并州获得了多年和平,这方面居功至伟。勤勤恳恳的人往往不慕虚名,戏志才得了林宁知遇之恩,以州事相托,自然是埋头苦干,他在胡人那里威信素著,在中原这个花花世界,诸侯们得到的情报是:曾任并州刺史,现任军机大臣,晋国元老。
所以很多人认为戏志才之所以一步登天,从小小刺史爬到帝国的金字塔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资历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忠心可嘉,林宁为了不让老人寒心,当然要给予特殊待遇。晋国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高官能力不强,但资历老得吓人,你让林宁怎么办?派到新人手下干活?老人非造反了不可!左右权衡之下,能退休的撵回家里养老,美其名曰:安享富贵。还在正当年的,精力旺盛,让这些人退休迟早闹翻天,那就只有安插到“办公室”了,有点油水,又不会太过分,触及不到林宁廉政建设的底线,最适合养老了。
戏志才绝对不属于这一类人,他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吴王宫偏殿,孙坚避席迎接,给足了面子。戏志才知道吴王还没有下定决心与晋王撕破脸,固然孙刘联盟形成在即,但越到这时候,越是关键。孙坚要是真的心如铁石,根本就不会让晋王使者入境,戏志才相信有机可乘,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了。
“前者晋王鸿雁传书,向吴王致以问候,迟迟不见回音,故将下官派赴建业,当面听听吴王的意思。”
孙坚迟迟不开口,周瑜就在身边,对戏志才说:“吴王早就定了决战之计,汝休要花言巧语,快快回去,你我两家各凭本事逐鹿荆襄。”
戏志才也不生气,笑笑道:“阁下风度翩翩,应该就是周郎了吧?”
周瑜默认,戏志才却不再看他,继续面对孙坚说:“晋王只为剿灭刘备而下江南,绝无图谋江东之意,故割合肥之地表示诚意。吴王若不信,现在就可以派人到合肥交割,然后静观江汉之变。事后吴王反悔出兵,晋王也不会追究。”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个道理浅显易懂,说什么反悔不追究的,吃了晋王的肥肉就算不吐出来,胃能好受吗?孙坚沉声道:“合肥在巢湖之北,就算在我吴国手中,晋王有中原铁骑,随时可以拿下,寡人还是不太放心。而且,合肥本属扬州,也就是我吴国的土地,只不过被晋王夺去,现在作为筹码,等于用寡人的东西贿赂寡人,未免欺心。”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三国时期的江东、江南概念,长江由西往东流,在芜湖和南京之间这一段偏北流,古人就将东岸称为江东,西岸即江北称为江西,荆州南部大概是日后的湖南省范围称为江南。唐朝以后,江东的概念变得模糊,被江南囊括在内,长江两岸逐渐分为了江北、江南两大部分。
三国时期,荆州和扬州共享长江天险,林宁下江南之所以引得江东骚然,周瑜力主将晋军赶回北方,怕的就是晋军踏平江南,顺势攻取江东。孙坚虽为林宁许诺的重利动摇,因之荆州的重要性,却没有阻断孙刘联盟,万不得已,就需要武力把长江上游控制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