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禅(十二)

最后张任妥协了,转身上马的时候在心里想:蜀王,你有个好儿子。

这一路上张任掐着时间很规律地派出了斥候,反馈回来的信息确认没问题了再赶路,由于点儿掐得好,蜀军行军是没有丝毫停顿的。期间也有和曹军斥候撞上,但对方只是打个弯就跑,不愿接触。张任懒得管,距离成都就这点路,曹操有阴谋也来不及施展,只要没有大部队拦截,什么都好说!

与张任估算的一样,李恢到了新都说服刘阐,马上带着船队顺沱江西行,然后在成都附近的水面也就是郫县地界等待刘循。水路如飞,等刘循赶到郫县,刘阐都睡了一觉起来吃午餐了。两军会师,又控制着郫县进入成都的唯一水路,再没有人能挡住他们回家的步伐。

只是,就在这一两天的时间里,蜀国局势走向了变幻莫测。

刘璋到了雒城,不出所料被曹操扣留,并在受逼不过的情况下写下数份诏书,送达郡县。要求各地解除武装,向曹丞相投降,见到曹军不得抵抗,由曹军接收城池。

结果可想而知,一场巨大的动荡席卷了益州地界,包括独立在外的汉中都受到波及。

益州北部,准确的说是成都以北,曹军重点驻扎地区,很多郡县都接受了刘璋的诏书,曹军一到,立马开城迎接。曹操因此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半个益州拿到手了,还是比较菁华的地域,这得感谢刘焉刘璋父子的努力,把益州经营成了富饶美好的世外桃源。不过,成都还在蜀军手中,附近的郡县和南部郡县,也在观望。如果曹军迅速拿下成都,他们也不敢抵抗太久,毕竟老曹的名声不好,屠城干的多了!如果拿不下成都,曹军在益北的统治基础浅薄,人心不稳,很可能蜀军就翻盘了。

谁能笑到最后?

成都这边,刘璋的两个儿子安全回归,一干文臣战将都在,兵马也算充足,对守住成都伺机反攻以及解救蜀王的信心十分旺盛。当然,在此之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本来摄政的巴侯刘瑁在两个侄子回来后,主动提出放权,由世子刘循以监国的名义统领蜀国。这个都没什么意见,就算刘瑁不说,有几个耿直的大臣也要提的。然后是由刘循发下诏书,对之前刘璋的投降诏书予以否认,不是否认诏书的真假,而是指出诏书并非蜀王真心实意下达,是曹操老贼逼迫折磨之下的产物。又号召不明事理投降过去的郡县立刻反正,与曹军斗到底,在曹操没有巩固基础之前,曹军死一个少一个!

最后,刘循发布全国戒严令,调动军队、收集粮草统一发到成都,与曹军一决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