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元年六月中旬,天子下诏改进官制,议定一处、三阁、六部的百官格局。
一处,即军机处,大汉帝国最高权力机构,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设九名军机大臣,地位最尊崇者称为军机总-理,或由三阁六部之人兼任,或单独提拔;诏以大丞相林宁为军机总理,武涉、戏志才、徐庶、沮授、田丰、田畴、董昭、刘晔等八人为军机大臣,组成军机处第一届领导班子。
三阁,即龙图阁、文渊阁和东阁。中-央和地方官吏功绩卓著者经推举入龙图阁,复核圣旨,与皇帝共参国政,下设枢密院;学识渊博、博览群书者经考试入阁,起草圣旨,修史立传,下设翰林院;太子居东阁,故入东阁者由天子指定,阁老会被授予太子太师或太子少师的头衔,辅佐、教习太子。三阁各定阁老一人,阁臣两人,一正两副,阁老授予大学士头衔,直接对军机处负责。六部,即吏部、户部、兵部、刑部、礼部和工部。六部各有尚书一人,副职两人,即左侍郎和右侍郎;六部之下管辖各省,正职“知某某省事”,简称知事,副职佥事。三阁六部没有上下级关系,均向军机处负责,军机处向皇帝负责;六部表章可由三阁处理并附上建议,再呈送军机处;三阁皆参与立法,非经三阁附署之律法条例,不得颁布天下。另设有议政院,设院卿一人、议政大夫六人主持事务,或有州郡名宿、功勋致仕者,皆可进入,暂定两百个席位,为万民发声,凡议政院表决超过三分之二的章议,不经军机处便直送御前;议政院之权利,又有:凡涉及律法订立、变更,非议政院表决副署,不得颁行天下;凡军国重事,国计民生,非议政院表决副署,不得擅动兵戈。
由此可见,军机处虽然居于帝国最高地位,下面有三阁和议政院互相牵制,想为所欲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然,林宁在世,所谓的规矩对他来说也就不是规矩,他可以绕过去,也可以强行打破,全看他的个人意愿。
龙图阁由陈宫担任阁老,授予龙图阁大学士头衔,文渊阁由蔡邕担任阁老,授予文渊阁大学士头衔,东阁则由崔琰担任阁老,授予东阁大学士头衔,迁太子少师。另有,顾雍担任吏部尚书,辛毗担任刑部尚书,阎忠担任兵部尚书,审配担任户部尚书,刘德然担任工部尚书,糜竺担任礼部尚书。三阁六部的第一届领导班子,随之形成。
议政院院卿由阴夔担任,刘虞、孔融、王修、管统、管宁、司马孚等六人出任议政大夫。
诏令组建三法司,独立运转,除了皇帝,任何部门不得干涉三法司日常事务。三法司即大理寺(最高审判机关)、御史台(最高检察机关)和刑部(最高公安机关),大理寺设大理寺卿一人,大理寺少卿六人,由陈群出任大理寺卿;御史台设御史中丞一人,御史大夫六人,由张汛出任御史中丞,刑部尚书由辛毗担任。比较特殊的部门,即神秘的谍报机关锦衣卫,直接向皇帝和军机处负责,设锦衣卫指挥使一人,统制使四人,由庞淯出任锦衣卫指挥使;晋王林宁以内卫作为仪仗、护卫力量,设内卫大统领一人,副统领两人,偏将军许褚出任大统领,陈武升左中郎将任左副统领,周仓升右中郎将任右副统领。
天子禁军分为羽林军和虎贲军,各不过一千人,合计两千三百人左右;设光禄勋一人,执金吾四人,袁术出任光禄勋,马岱、阎行、王晨、司马懿担任执金吾,各领一部禁军。
又建成大都督府,设大都督一人,长史五人,司马八人,仆射十三人。大都督由吕布出任,拜骠骑将军,总-统天下兵马。马超、黄忠、公孙瓒、张辽、高顺任长史,封五虎上将;太史慈、徐荣、麴义、乐进、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任司马,封八彪骑;蒲亮、波才、管亥、许定、孙立、徐和、于禁、张燕、阎柔、王凌、庞德、臧霸、纪灵任仆射,封十三太保。
同时,封许褚、陈武、周仓、凌操“四大金刚”,位在五虎将之上。这四人都有统领内卫部队的经历,负责保护林宁的个人、家宅安危,除了凌操外放,其余三人仍在内卫供职。
北方十州,地方大员也多有调整。林宁不再兼任幽州牧,恢复刺史,由陈登出任幽州刺史,审荣任幽州都督。梁衍任并州刺史,何曼任并州都督;阎象任冀州刺史,吕岱任冀州都督;辛评任青州刺史,皇甫鸿任青州都督;杜畿任雍州刺史,凌操任雍州都督;耿武任豫州刺史,赵岑任豫州都督;司马朗任兖州刺史,糜芳任兖州都督;李儒任司隶校尉,巡抚司州,包括帝都洛阳的监察工作;董平任雍凉大都督、凉州牧,拜前将军,假节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一如从前;高顺兼任徐州牧,拜镇东将军,但收回假节钺之权。
有汉一朝,郡国并行。这次趁着大调整,林宁把控制区的封国全部废除,改制为郡,郡守任免由中-央说了算,刘氏王爷们保留王号,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虽然日后闹出了一些乱子,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的,至少工资是省下来了,财政有所宽裕。
初时,林宁势力深入辽东,征服漠北,匈奴、乌桓、鲜卑等胡族皆俯首帖耳,不敢仰视。于是设立关外六州,随着时间的变化,林宁发现这种强行征服的手段过于酷烈,引起巨大反弹;这次便废除六州,改为三大都护府,即安东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理东起日本海、西至七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护府设总督一人,授将军衔,巡抚不等,实施军镇制度,常年驻扎精锐部队。袁涣任安东总督,张既任安北总督,田豫任安西总督,恩威并施,尽快促成管辖区的改土归流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的职位是双重的,比如吕布是汉朝大都督的同时,也是晋国大都督,正所谓“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谁都明白晋国的官职才是有用的,没有晋国官职只有汉朝官职,你说话别人只当你放屁。这也是一种几近明示的暗示,林宁嘴上不说,天下人都知道他迟早取代汉帝成为中国的新主人,你今天有晋国的官职,明天就是晋朝的开国元勋。
格局既定,内外焕然一新。
起初,南方诸侯不承认曹氏立的新帝,内心里蠢蠢欲动,又慑于林宁一统华夏的威势,不敢自专,都在等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林宁也不承认新帝,甚至篡汉称制,那剩下的诸侯马上有样学样,还会纠集起来玩一出“十八路诸侯讨林”。显然林宁聪明得多,也理智得多,汉室威信犹存,天下尚未安定,这时候坐上冰冷的龙椅操之过急,先立个傀儡,也是为了更好的运行计划,总之“大汉忠臣”这个牌子不能丢。
刘范称帝,北方歌功颂德,南方议论汹汹。
最先承认刘范合法性的是吴王孙坚,因为孙文台最不可能在当下称帝。刘表、刘璋是汉室宗亲,混水摸鱼可以,项庄山高皇帝远,也没必要吸引火力,反正林宁不可能越过二刘打他;只有孙坚最危险,吴军和打着汉军旗号的晋军在淮南对峙不是一天两天了,受封五虎上将的高顺没有被调走,依旧虎视眈眈,说明林宁下一个目标大概率是东吴。虽然孙坚自信江东水师无敌于天下,但林宁的赫赫声威是打出来的,能不去招惹最好;第一个承认刘范,就是向林宁示好。
吴王孙坚没有坚定的抗林心态,他和林宁算得上故交,觉得实在不行了就投降,以林宁的胸怀,他还有驰骋沙场的机会。这方面公孙瓒、袁术、马腾、韩遂、董平已经做出了表率,连这些人都能相容,孙坚看看自己,总比其他人有优势多了。
有人开头,刘表、项庄先后上表,承认刘范为新的大汉皇帝。只有刘璋磨磨唧唧,因为他手下有曹操和刘备两个,内部也是吵吵嚷嚷,意见不统一。
曹操坚决不同意承认刘范的合法地位,刘备也说林宁“久有王莽之心”,随意摆弄帝位,比某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家伙还可恶。至于刘璋的部属,李恢、黄权一派,认为可以承认,法正、张松一派,认为必须否认,还有中立派,不发表意见,总之一团乱麻。
这方面张鲁比刘璋果决多了,很痛快地上表祝贺新帝登基,并请求“讨贼自效”——所谓贼,自然是蜀王刘璋。
在张鲁的压力下,刘璋更犹豫了,因为他承认新帝,曹操不高兴,曹军就在白水关和汉中军作战,得罪老曹后果自负;要是不承认,林宁肯定记恨他,一旦大力支援张鲁,益州还有安生日子吗?
再说了,刘范是他大哥,从内心里说,刘璋是很高兴的,乐见其成。奈何这就是现实,刘璋后悔了,早知道有今日之事,何必把曹丞相请到家里,眼看着要反客为主了!
曹操在演戏。
他知道刘璋是什么德行,就演了一场和林宁不共戴天的戏码——因为许昌沦陷,曹昂生死不支,外人肯定看得出来林宁和曹操势同水火,曹操也绝不会承认林宁的任何作为。趁热打铁,曹操愤怒不已,抬屁股就走,把军队从白水关撤出,直接就奔向成都,扬言要找蜀王“讨说法”。
成都一片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