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一统华夏(三)

接下来曹丞相看着儿子,就像生离死别一样眼中有了泪花,曹昂惊道:“父亲,你……”

一般上位者是不能随意表露感情的,以曹操的心计,别说外人,对家人也不会失态。但今天他确实失态了,而且不准备挽救,压住长子的肩膀,用不容置疑地口吻说:“坐下。”

曹昂只得安坐,曹操一甩大袖遮住脸,轻轻拭去了眼泪,整理一番情绪,对儿子说:“子修,眼下朝廷危急,陛下不能再待在许昌了,要随为父撤往南方。但许昌不能拱手让给林宁,必须留人镇守,为父思来想去,只有子修你最合适。”

估计这些日子曹昂思考过类似问题,一点也不吃惊,这是一个危险的任务,说的不客气一点,和送死差不多。河北军兵锋正盛,春暖花开,道路通畅,以河北军的行军速度和凌厉攻势,如果曹军抵抗不利,用不了半个月就得丢掉大部分外围地盘,许昌也就会成为孤城。不论谁来镇守许昌,哪怕是把霍峻、郝昭、朱然、罗宪这样的守城大将一股脑拉过来,面对绝对的实力,能拖住河北军多少天?

但曹昂面对曹操形同让他送死的决定没有任何抗拒,平静道:“孩儿愿意留守许昌,父亲务必保护天子銮驾到安全地方,以免被林宁所趁。”

“明日我奏请天子,封你为骠骑将军,领大司马,子修,你好自为之。”

“孩儿与许昌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曹操心里不好受,让曹昂退下去准备,这时荀攸求见,捧着一只信鸽禀报:“丞相,白马有战报来。”

经过官渡之战,虽然曹操搭建不起来林宁那样的参谋部,但投入了大量资金训练信鸽,这玩意不难,只要肯砸钱,从民间搜罗人手,总能找到能人。曹操看了战报:李典攻克延津,围困白马,河北军大将吕岱兼程赴援,与白马守军内外夹击,李典不敌,退守延津,十天之内没有援军,延津必定陷落。

&nbs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荀攸道:“为了迷惑林宁,丞相须亲自动身,白马守军有于禁和张燕,乃丞相旧部,可以试着招降。”

曹操点头道:“本相正有此意。”

曹操治军严整,命令一下,效率极高,兖、豫诸郡顿时骚动,五天之内,集结两万大军,由曹操亲统,并一干宗亲大将赶赴白马。此时的林宁还没有意识到曹操的决心,慢了一拍,随即也集结大军,亲自南下。打完这一仗,河北军席卷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统一全国哪怕按部就班,不过多花点时间罢了,林宁觉得自己亲自参与才安心。

林曹之战引得天下侧目,荆楚、江东尽皆骚然。

当此之时,孙坚也亲自到了淮南前线,兵锋直抵徐州,徐州牧高顺才练了两三个月的水师,无法主动出击湖泊纵横的江东六郡,故退守坚城,与江东军对峙。最有意思的是刘表和项庄,一见林曹开战,项庄主动撤回攻打荆南的部队,刘表默契地留下一部分兵力镇守荆南,然后命关羽、张飞率三万人北上,骚扰关中。

司隶校尉陈宫领一万五千名关中铁骑在洛水和轩辕山阻击关羽,双方开始了长达数十天的拉锯战,一直到北方大战结束,关羽也无法越过关中铁骑杀进洛阳一带。期间河北军大将颜良、文丑约关羽及张飞临阵斗将,连战八天,不分高下,关羽评价颜良“刀法娴熟,真吾敌手”。张飞与文丑惺惺相惜,曾在第七天从晨至旦斗得满头大汗后,张飞口渴,文丑命人搬来美酒,与老张阵前对饮,相谈甚欢,就差磕头拜把子了。

且说林宁到了白马,听过司马懿分析,再问其他人意见,倒有一多半人不认为曹操要跑。单看曹丞相亲征白马,曹军大将很多都在,怎么也不像要跑,徐庶还说呢:“我河北铁骑席卷过处,不给曹军反应时间,就算曹操遁逃,也没有机会。”

林宁却选择了相信司马懿,让他抒发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