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万里羌人尽汉歌(十五)

于是刘表开会时,询问刘皇叔的意见,刘备道:“明公,天下最强者,唯有林宁。一旦林宁席卷北方,必定耀兵长江,虎视江表,明公若作壁上观,兵祸不远矣。”

刘表虽然进取不足,能掌握荆襄这么多年,天下大势不用刘备提醒也看得透彻,他担心的是项庄在背后捣乱:“项庄多次侵我土地,不得不留重兵在零陵、桂阳,势难分身。再说荆州与淮南并不接壤,要出兵除非向曹操和孙坚借道,授人以柄,并非良策。”

荆州牧在犹豫,刘备看出来了,不住口地劝说,其他人也都想着趁乱占便宜。渐渐的,刘表心思倾斜,正欲开口,先后两封书信送至,先到的是沮授写的亲笔信,飞鸽传书给荆州的情报人员,扮成使者转呈。沮授用热情洋溢地口吻称赞刘表治理荆襄九郡数年,功勋卓著,翻来覆去写了一页套话,第二页才说到给刘表的好处。只要刘使君不来淮南掺和,林太尉愿意奉上厚礼,要是刘使君能稍稍提供帮助,等打败了曹操,会将颍川和汝南割让,并入荆州,以表诚意。

果然是老狐狸,两个郡的诱惑,而且包括颍川这样文风盛行的大郡,刘表看过之后不为所动,他得好好考虑,待价而沽。沮授书信附带有一份礼单,那上面除了没有美人,金银财宝的数目能让定力不够的人当场脑血栓。还没看到底,曹操的信到了,老曹也知道淮南局势的紧张意味着什么,一旦提前决战,要么他赢了,与林宁达成势力均衡,要么林宁赢了,统一北方。

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除了许诺厚礼和割让一些城池,曹操还用极其诱惑地口吻说,只要刘表力挺他战胜林宁,为天子收复中原,他就上表,请封刘使君为楚王,建宗庙立世子。刘表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就算曹操现在只有一个侯爵(天子封的),借皇帝之名给刘表封王别人也不敢多嘴。

刘表终于动容,看着曹操的使者满宠问道:“曹公此言当真?”

“书信在此,岂能有假?”

刘表咳嗽一声,努力抑制自己的激动:“先生下去休息,待老夫与众文武商议过后,再给先生答复。”其实心里早就有答案了。

等满宠走了,刘表将书信传阅,刘备看完之后又观察了刘表的表情半天,心一下凉了:封王诱惑太大,刘表刚才是左右摇摆,现在是心思定了,曹操好手段啊。

回到宅邸,诸葛亮上来询问,刘备沮丧地说了经过,叹道:“为了一个楚王,刘景升已经鬼迷心窍了。”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无妨,虽说是为了封王,至少出兵了,林宁要统一北方更加困难。”

刘备心说出兵归出兵,刘表和曹操的关系肯亲密无间了,以后曹操势大,刘表直接卖身投靠了我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漂泊半辈子,怎么就没个长久的容身之地呢?他想了想,说:“军师,听说汉中张鲁最近频频挑衅益州,刘璋对他又恨又怕。不如我向刘景升借兵入川,为刘季玉击败张鲁,收复汉中,应该能在益州落下脚来。”

诸葛亮摇头道:“还不是时候,而且刘表对主公有戒心,不肯轻易借兵的。主公还是安心待在荆州,结交贤俊,并打造船只,遣送流民到夷洲,为日后做打算。哦,对了,刘表对主公有戒心,但他知道云长和翼德的勇猛,这次出兵淮南,应该会来借二人统领军队,主公答应无妨。”

过了两天,刘表派长水校尉蔡瑁为使者,来见刘备借人,刘备故作诧异道:“景升公麾下战将千员,怎么会来我这里借调领兵之人?”

蔡瑁笑道:“玄德公明鉴,刘使君麾下多是水军大将,不习步战。久闻玄德公结义兄弟关云长、张翼德万人敌也,由他们统领大军,是最合适的了。”

“既如此,备遵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