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潼关接连不战而降后,收编了一些降兵,林宁将号称的十八万大军提高到二十五万,其实因为分兵镇守,原本的三万人马只有两万抵达长安。但吹牛不上税,林宁下令多设旌旗,用以震慑周边蠢蠢欲动的郡县。
听小董的口气颇有疑虑,林宁揣摩了一阵说:“长安我是一定要拿下的,韩滔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次是最好的机会,错过了等韩滔发展起来,必成心腹之患。”
“君侯之意在长安乎?非凉州乎?”
林宁没接茬,话说开了有意思吗?只要长安在手,掌控关西大片土地易如反掌,随时可以开进凉州。这个道理董平不会不懂,却一再逼问,显然目的不纯。
一声轻咳响起,李清不再默不作声,她和董平同为蔡邕弟子,关系上可比林宁亲密多了:“师弟,容我一言。”
董平早就看到她了,只是不知道怎么搭话。两人不仅是同门求学的蔡氏弟子,父辈还有交情,董平是董卓的亲儿子,李清的老爹李儒是董卓的女婿,这层层叠叠的关系,想不亲近都难。按说这么亲近了,亲上加亲也不奇怪,可惜李清当年于冀州刺杀林宁未果,就此加入幽州集团,两人的缘分中断,这是没办法的事。最有意思的是,董卓在名义上是李清外公,董平在名义上就是李清的舅舅,尴尬不尴尬?不过两人从没有这么论过,李清因为年长,拜入蔡邕门下后一直称呼董平师弟,小董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昔日董太师以凉州扰乱,鲸鲵未灭,值奋发效命之秋;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因之不就并州,两违诏敕,多见跋扈,先帝未能制也。又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董太师欲效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俄尔妄行废立之事,盗掘皇陵,四海由怨,身死不足惜,罪孽不胜数……”
当儿子的面骂老子,帅帐里不少西凉军将领个个双眼冒火,张绣、胡车儿把手按在刀柄上对李清怒目而视,李傕完全无所谓,斜眼观察董平的反应。小董只是叹了口气,骂董卓的人太多了,敢当着他的面把老董骂得狗血淋头的人也不少,再怎么说,老董做的那些破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掩耳盗铃是没用的,他都麻木了。
李清继续说,董卓的死就是导火索,导致了西凉军四分五裂,董平据于凉州,韩滔自立长安,如果不是李傕、徐荣向韩滔投诚,也有可能成为第三、第四的西凉军势力。因为董卓恶名太盛,董平身为老董的亲子,又直接继承了西凉军的基本盘,无形中就贴上了残暴不仁的标签,撕都撕不掉。韩滔即将败亡,董平何去何从?继续蹲在凉州窥伺中原?林宁坐拥四州之地,又得了半个关中,灭了韩滔再与马腾加固姻亲关系,整个关中就姓林了,实力最乐观也是凉州的五倍以上,董平根本没有东进的机会。
大帐里沉寂下来,没有一丝杂音,董平道:“师姐说了这么多,是要我投降?”
李清笑而不语,董平又道:“西凉军同室操戈,本非我愿。但将家父基业拱手让人,亦非人子所为。”林宁见他口风转硬,欲要开口,不想小董话锋一转,“然则,诸位将军及一干兄弟随我父南征北战,虽行不义,仍有抵御胡羌之功,董某不忍这些大好男儿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君侯只要允我三件事,我便献土归顺。”
“请说。”
“第一,以我为前将军领凉州牧,假节钺。”
幽州集团目前只有龙且一人持假节钺,也只有一个州牧,就是林宁。董平既要做州牧,又要假节钺,分明是名义上归顺,还是想牢牢控制凉州。林宁不置可否,沉思了一会儿,示意他继续说。
“第二,我部兵马,编制独立,君侯不得插手内部军务,不得加以整编。”
林宁笑了,反而轻松不少,李清摇头叹息。
“第三,请天子下圣旨,允许家父归葬故里。”
没一件好办的,林宁苦笑,尤其是第三条,只要他上书给许昌的朝廷,为董卓说半句好话,天下人非骂死他不可。小董也学精了,尽会给人出难题,既然如此,那就一报还一报,听听我的条件吧。
“彦国的三个条件,我可以考虑。不过,我也有条件,彦国听后考虑好了再加回答。”
“君侯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