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胡无人(二)

孙坚、孙策父子擒杀扬州刺史陈温,攻占庐江,东南震动。

长沙兵围攻居巢,陈温不能不救,这一救就把自己搭进去了。扬州兵野战实在不行,孙策和周瑜亲自带队在巢湖附近埋伏,兵力不过两千,陈温带的兵马则超过五千。骤然遇伏,陈温先慌了手脚,扬州兵更是乱成一团,连不以武功见长的儒将周郎都轻松砍了两个人——虽然事后吐得一塌糊涂。这说明扬州兵真的很菜,跑得比鸭子还快,暴露后背,长沙兵是个人都能杀敌立功。

陈温没有跑掉,被孙策生擒,至于是不是小霸王杀的,情报上没有用肯定的语气。有两种猜测,一是被孙郎宰了,二是被抓之后气怒攻心,没挺过来翘了辫子,毕竟年纪那么大了。林宁估计以孙伯符的暴烈性格,对敌人绝没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宰个把人跟玩似的,没必要遮遮掩掩,陈刺史可能真是发病而死。

正牌扬州刺史挂了,哪怕生前只能控制九江一郡,也引起极大的震动。孙坚的王者归来,令江东世族大为恐慌,毕竟孙文台的名声着实不好,逼死荆州刺史王睿,诛杀南阳太守张咨,对世族敬而远之。一旦让江东猛虎得势,还有他们的好?一时间,私下里江东世族联络奔走,驱逐孙氏成了共识。

孙坚也不是傻瓜,察觉到了江东世族的抵触心理,只是不知道怎么应对。难道举起屠刀?刀举起来容易,要放下可就难了,这大汉天下,世族的力量太大了。得不到这帮蠹虫的支持,想在江东立足,仅凭袁术的力挺,对孙氏而言也艰难得多。

鲁肃毛遂自荐,请求出使和江东世族联络,以便拉拢、分化,不能让这些把持地方权力的大家族拧成一股绳。孙坚大喜,握着鲁肃的手说:“将来我若制御江东六郡,先生当为首功!”

林宁看过之后叹息不已,曹操得到兖州,刘备去了豫州,孙氏在扬州大放异彩,历史的轨迹似乎在某个点上重合了。

最后是并州的边防文书,这个并州还是丁原死后林宁捡的漏,借朝廷之名董卓之手兼领并州刺史。原本是名义上的领土,等收拢丁原残部,先后派出戏志才、乐进进驻并州后,才慢慢控制了大部分郡县。在林宁这块金字招牌的影响下,地方郡县多是主动归附,没有遇到太大的抵触,上党太守张杨撑得最久;还是吕布回幽州城述职,无意间说起自己和张杨有旧,林宁派他去了并州,成功说服张杨交权,使并州九郡全部统一在林宁旗帜下。除了某些汉、羌、胡杂居的郡县不太安稳,有乐进这名能征善战的猛将和重新编组的并州军团,加上戏志才公正廉洁,并州的最大威胁还是关西的西凉铁骑。

并州官府报告:西凉军团在关东并无明显异动,这次乌桓南下,看样子董太师不准备趁火打劫。需要注意的是,关西的西凉军调动频繁,董太师西部基本没有威胁,羌胡关系处理的比林宁还好,除了马腾。

拨开云雾见月明,林宁终于明白老董为什么在这时候给自己添堵了,原来是准备好了铲除马腾在西凉的势力,断绝幽州和马家的联络。这招够狠,幽州军团本就没有短期内和西凉铁骑决战的心理准备,如今又被乌桓大军牵制在塞外,几千里的距离,怎么干涉西凉局势?

“寿成老哥,你只有自求多福了。”林宁默默送上祝福。

跨过长城,幽州兵将面对一个凶恶的敌人,不同于每次都依托要塞城池的战斗,在广阔无际的草原上,骑兵决战才是主流。林宁也没有信心获得全胜,蹋顿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仗最后打成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好在幽州的军事改革是伴随着政治改革一起进行的,最近的一次改革确立了新的军事编制,除去特殊部队(狼骑兵、陷阵营、先登死士之类),幽州军团的最高建制是营,名号不一,人数不定额,最少一千五百人,最高一万人,杂号将军、中郎将、偏将军均可任营官;次一级建制为曲,定额三百人,最高长官是军侯,由校尉衔统领;再次一级为屯,定额一百人,屯长由都尉或骑都尉统领;其下三十人为一果,设果长,十人为一什,设什长,三人为一伍,设伍长,未入都尉衔的老兵均可担任。还有特殊编制“队”,一百人到三百人不等,是营官的亲兵部队,至少分甲、乙两队,由校尉担任队官。

此外就是幽州军团的军衔,几经改良,最终由低到高确定为列兵、士官(最低一级,最高六级,晋衔可跳过,除非想终身任职)、都尉、校尉(名号不一)、杂号将军、中郎将(名号不一)、偏将军、重号将军(四安、四平、四镇、四征,常规最高军衔)、三公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不常设)、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不常设)。又有元帅衔,临时赋予出征作战的将领,战后即撤,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