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见杨过误终生(五)

董昭讲到国计民生这一块,政学堂教材不是林宁一个人编的,由很多人参与,董昭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教材放在讲案上,董昭不用去看就滔滔不绝,说到激动处还挥舞手臂,神情肃穆;顾雍愣住了,此时的董昭背后仿佛有一片光辉,圣洁而耀眼。

“…卫将军说过,朝廷必须政令通达,各部职责明确,才能使得治世长久。如今天下扰攘,圣天子在位,受挟于董卓,卫将军开

辟幽州基业,戎马未歇,先兴文教,圣人子弟皆受沐浴教化。然而,卫将军一再强调,无论读什么样的书,以务实为第一。”

林宁多次视察学堂建设,听了很多讲师的课,最后提出一点要求:上课的时候尽量言语显白,不要一段话有一半“之乎者也”,虽然学堂不是开蒙的私塾,大部分学生有一定基础,但个人天资不同,避免一开始就因为“之乎者也”把人绕晕。所以董昭讲课引经据典很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样的,读书读多了的董夫子,思维敏捷,口若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河,别说儒生顾雍,粗人吕岱在下面都听得津津有味。

“…有人指责卫将军拆分州郡框架,分权各部,使事权不得统一,长此以往,必将互相推诿,效率低下。不然,大汉四百年以来,与世家共天下,大汉朝廷政令只能下县,而不能下乡,故能调动的资源有限。卫将军奋起于野,灭黄巾,战胡羌,讨董卓,以不世之才,鼎立幽州,所添一砖一瓦,皆非无用功。”

董昭说话有点像现代人,因为林宁闲的时候把学堂讲师聚集到一起授课,讲师们喜做笔记,许多词汇都是从林宁那里传过去的,理解了之后讲师活学活用,董昭算是学得惟妙惟肖的。

“…我幽州自卫将军立足以来,日渐昌盛,以渔阳为例,官府政令已经可以直接下达到乡亭。卫将军说,未来要形成泰山压顶之

势,政令畅通无阻地下达到每一村每一户。”

与封建官府相比,幽州官府的分权体制似乎过于分散,无法有效调动资源。实则不然,封建官府由于政令不下县,许多方面都是自治甚至是空白,幽州集团在控制力深入到乡亭之后,世家力量被严重削弱;从州郡一体的官衙分出机构,明确教育、水利、农业、商业等方面的专职人员,使得幽州官府的权力获得最大加强,如果不分设机构,也管不过来,最后弄成一团糟。职责分工的好处愈来愈得到体现,世家力量的削弱也强化了幽州官府的权威,因此调动起来的人力、物力都是封建官府无法想象的。

幽州集团有很多人是世家出身,林宁创立的制度让他们很矛盾,一方面是权力变大了,一方面是家族利益受损,但凡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对林宁这个始作俑者不会没有怨恨。但林宁威震天下,声望在幽州百姓心中如日中天,幽州军团对林宁绝对效忠,这个貌不惊人的男人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权,无论死在谁的手上,都会引起数百万幽州人的怒火。而林宁的死忠更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将一面拥立林宁年幼的儿子,一面彻查到底,一旦阴谋败露,等待幕后黑手最好的结果也是千刀万剐…

董昭总结:如果有两个幽州,一个是大汉的幽州,另一个

是卫将军的幽州,那无论怎么比拼,后者都比前者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