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忠笑道:“太尉识人也。”
林宁终于想起来了,阎忠是凉州名士,曾任信都县令,黄巾之乱时被皇甫嵩征为从事,有些谋略,又善于察举人才,故而被皇甫嵩赏识。不过,此人不甘寂寞,对汉朝没有多少忠心,在黄巾之乱渐平之际,阎忠见朝政日非,海内空虚,皇甫嵩手握重兵,威震天下,又是豪门望族。阎忠便劝皇甫嵩拥兵自重,南面称孤,听调不听宣,待天下有变,批亢捣虚,直入神京,成王霸之业。
说起来平黄巾时,林宁和皇甫嵩多有共事,也和阎忠见过。可惜阎忠在历史上无名小卒一个,林宁也是听听就忘,浑没想到这货野心勃勃。而林宁不知道的是,阎忠并非真正的野心家,史载韩遂、边章叛乱凉州时,挟持阎忠欲扶植为傀儡,被愤然拒绝,阎忠慨然赴死。只能说阎忠更看好皇甫嵩,一方面是同为世家,一方面则是皇甫嵩名满天下,兵权在握,皇甫嵩当了皇帝,对大汉世家的伤害将被降到最低。
皇甫嵩是忠臣,拒不采纳阎忠的建议,但也给了他面子,令他自行逃走了。幸运的是,阎忠回到凉州,林宁已经发动对西北叛乱地雷霆一击,犁庭扫穴,韩遂仓皇逃往董卓地盘,并凉之地尽皆平定。阎忠在家读了两年书,曹操矫诏传到凉州,他当即辞别家人,单人独骑直奔洛阳。关东诸侯之一马腾领兵出发的时候,阎忠已经提前出了凉州,终于
在洛阳见到大汉太尉林宁。
皇甫嵩既然不愿自毁名声,那一向有“卫霍再世”之誉的林宁如何呢?观其治理幽州,多有擅专,阎忠相信林宁不是忠臣,唯一拿捏不准的是这位太尉大人的身世,如果是世家最好,如果不是…等林宁登基称帝,只要能善待世家,与世家平分天下,也未尝不可。
听阎忠说要献身投靠,林宁很惊讶,老小子抽风了?转念一想:也行,人才不嫌多,正好带你去见皇甫嵩,我和皇甫嵩关系一般,有你这个曾经的熟人,有些话不怕说开。
皇甫府,早就料到林宁来访的皇甫嵩下令清水洒道,扫净台阶,并让儿子皇甫鸿、侄子皇甫郦并肩在阶下相迎。按理,以林宁贵为太尉的身份,皇甫嵩亲自迎接也不过分,但林宁到底是不是世家一直很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糊,皇甫嵩心中嘀咕,自然得慎重些许。
若是林宁知道了皇甫嵩的想法,铁定仰天大笑数声,这大汉朝的世家豪强,确实到了必须铲除的地步。国家危若累卵尚不担忧,仍一心一墨守成规,怪不得日后曹刘孙三足鼎立,三家没一个是真正的世家,连起点较高的曹操也不过是借了宦官出身的名头,一辈子和世家斗争。结果曹操一死,曹丕篡汉称帝,便大力扶植世家,司马家由此崛起,可
叹大汉四百年天下,匈奴分裂,东胡丧胆,诸羌臣服,亡国不久的统一也是昙花一现,“八王之乱”爆发后,华夏真正步入了一段黑暗无序的历史。
“小子皇甫鸿(皇甫郦),参见太尉。”
林宁打量着两个年轻人,在上次入京的时候和皇甫嵩有来往,皇甫家的后辈自然也见过不少。皇甫鸿便是史书记载的皇甫嵩独子皇甫坚寿,皇甫郦则是皇甫嵩从子,皇甫叔侯的儿子,以专对著称。按照年龄来说,皇甫嵩过了耳顺之年,须发斑白,林宁逼近不惑之年,与皇甫嵩整整差了一代人,倒是皇甫鸿、皇甫郦,加冠不久,风华正茂,令林宁暗暗感叹自己老了。
“不必多礼,我与中丞(皇甫嵩刚被董卓以朝廷的名以册封御史中丞)乃忘年交,你们把我当叔叔看待即可。”林宁这话有些无礼,但论理也无大错。
皇甫兄弟也很会顺毛摸,连连口称“叔父”,林宁莞尔一笑,这才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府邸,随口道:“这皇甫家的门槛,可不好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