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25(加更)

飞鸟夜归, 天上星子稠密的像是一片芝麻粒儿。

卧房里点了一盏油灯,陶蓁就着如豆烛光在算账。

总共做了五日的买卖,赚了一两八钱银子。再加上从漕帮人手里糊弄到的二两银子, 一共三两八。

把钱袋的银子倒出来数一数,怎么还差了六钱多?

细细一想, 哦, 给傻叫花治伤、买鞋再买鸡,可不就花了六钱多。

再加上做买卖的流动资金, 手里一共是六两二钱, 离六十八还差……十万八千里。

身后炕上,熟睡的小满又开始说梦话:“宝宝不哭……你娘不乖……”

陶蓁替他盖好薄被, 抚了抚他被汗濡湿的头发,继续算账。

白日里轻轻松松和官媒谈成了价钱,说实话比她想象的要少一些。

可即便是六十八两,能不能筹来也是未知之数。

家中什么物件儿还能卖点钱?

乡村的宅子是卖不出去的。

唯一值点钱的, 就是那两亩上等田……她刚想到这里, 便又打消了念头。

那两亩田, 原身的阿娘在病入膏肓时都坚持不卖,要留给儿女。现下到了她手里, 她如何能昧了良心。

罢了, 还是靠自己吧。

她拿剪子将灯芯剪去一截, 见灯光亮了些,提笔在纸上慢慢写着:

松鼠桂鱼:新鲜桂鱼一条,整鱼切花刀, 滚豆粉,用竹筷固定。冷锅下油,烧至五成熟, 反复浇至鱼身……

糖醋鲤鱼:取鲤鱼一条,整鱼浸入佐料。另取糖霜、鲜醋……

酸菜鱼:取花鲢或草鱼一条,滚刀切片……

待写下三道鱼的方子,她将墨迹轻轻吹干,缓缓搁了笔。

过去二十余日,她整日走街串巷,将本地人的口味也摸到了一些。

青州府有河,产鱼,民众也吃鱼。

然这个时代,厨子们对鱼的做法极为单一。要么薄切生食,要么清蒸,口味以清淡为主。

花样吃鱼,甚至后世所谓的一鱼四吃她还未听到过。

可惜此时还没有辣椒,这种后世广泛使用的植物此时还长在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等着那位哥伦布先生发现新大陆,然后才能将此传到世界各地。

也不知她所在的这个位面,哥伦布是否还是哥伦布,辣椒是否也会像她一般跨越时空,早早的到来。

其实还有一种代替品,黄芥末。按理说本就出自华夏,她上一世学到的历史中,远在周朝就已经有食用黄芥末的记录。只在这青州府她暂且还未发现,不知在他处会不会有。

不过,即便没有辣椒,胡椒、花椒自古都生长在华夏土地,只要合理搭配,也能达到一些辣口效果。

她把目光又落在纸面上,心中还是有些不舍。

这三道菜谱她原要留给自己,想等今后有了银子开店,再酌情推出。

然现下要用银子,只有用这三道菜去试试。可能不能立时打动人、让人愿意花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还实在不好说。

第二日她去码头卖完盒子,匆匆赶去衙门。在西侧门交完面鱼儿,就去寻张三。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下她到了这步田地,抓住什么都得当救命稻草。

张三自己没什么,可他身后有个丐帮啊,丐帮还在青云府最繁华地段开着一家客栈。住与吃自古不分家,若有了这三道菜,丐帮那客栈的买卖定然还要再上一层楼。

上回去客栈,她并不知何事,抱的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哪怕最后将傻叫花塞过去,态度也极为倨傲。这次她打算走和平路线,假模假样让张三帮她引荐引荐。

这一日却有些蹊跷,衙门几道门都不见什么叫花子,好不容易被她寻见两个,那两人却一问三不知,比傻叫花还要呆。

陶蓁最后寻见张三时,他正躲在茶楼角门边上,探头往外瞧。目光匍一同她对上,立刻撇开脸装作不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