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也知道大家累了,没有过多耽搁:
“明日大家随朕去几处将士陵前祭拜,当时葬得太过草率,他们的墓地过于分散。着钦天监看一处上好风水之地,统一将在京畿道死去的将士安葬在那里。由工部在那里建一个英烈祠,一定不能低于卫州那个。”
李适的话说完,相应的几个部门负责人出来领旨,领
完旨后大家都以为他要喊退朝。没想到他在此时会册封两人。
“李晟、李愿二位爱卿上前听封。”
大家都有些发呆,折腾了大晚上,李适居然还有心意封册人?李晟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李愿毕竟年纪还算不大,喜滋滋与父亲一同跪下。
“唐国公李晟镇守太原数年,虽身处敌军夹击之下,未尝失于寸土。今以微弱之兵尽收汾州、石州,打通河北至长安道路,收凤州、华州等州数十城池,迎二帝回京,功不可磨。今封李晟爱卿为西平郡王。仍回太原镇守,望爱卿再立奇功。
太原都押衙李愿,随父镇守太愿,一路收复汾、石等州有功,迎二帝回京,于乾元门誓师之字,尽显我大唐将士之愿。今封李愿爱卿为唐国公,爵承父志,留京朕自有安排。”
…
李晟父子当天就被册封的消息,第二天传遍京城。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家都有些懵,最大的功臣何浩然还未封,先将他的岳父和大舅哥封了。封了还不算,当天就将人踢回太原?当然、李适并没有让他们当天就走。
但李晟等不得,第二天祭祀完牺牲的英烈,下午等到
太原出战的将领册封完。第三天一早去宫里向李适辞行,李适居然给了他三万五千兵马,带着这些人匆匆赶到太原。
现在京城的兵马虽少,并不是太少。从卫州来的士兵加上禁卫有一万人,投降过来的平卢军近四万、何浩然和李晟留在一些城池的兵马,等加起来有七万。
李适可能好久没亲自拥有过如此多的兵了,第三天连早朝也不上,让在长安的四万多兵马搞了一次演练。中午回到宫里谁也没能闲着,百官在宫里吃了顿饭,嘴巴一抹有些人还未走进大明宫,传来田承嗣病逝的消息。
李适对田承嗣恩仇参半,没自己去,让太子李诵跑一趟。并答应将第二代郡王的爵位,跨级传于田安泰。现在才几岁的田安泰,成为大唐最年青的郡王。
田仁常两弟兄谁也没得到郡王之位,但一人喜一人悲。田仁常虽还只是个侯爷,自己的儿子是郡王。要是儿子不像他老子那样犯病,孙子也会是郡王,他比传位于自己还要高兴。还在田承嗣丧期,他就将自己的府第改成“雁门郡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