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王茹慧不想让李诵跟着何浩然行军,觉得又冒险
又苦。长安被收复后更危险,见潼关收复,她想将李诵送到何浩然身边学习。现在路上虽安全,却不利于走远路。与李适商量后,只得暂时打消这个念头。她看着李诵,安慰道:
“待雪化之时去吧!反正有你姑父留下的那些书,总还是能学到一些。”
难得父母都同意了,李诵正在想办法,如何才能早点去长安。外面跑进来一个禁卫官,直接来到李适面前:
“皇上,有西水府紧急军情。”
李适看了眼禁卫官手中一支深红色的小竹筒,心中一紧:
“送信的人呢?”
“送信的兄弟倒在城门口,已不治身亡。”
大殿中几百人全部将筷子放下,盯着李适手中的纸条,谁也不敢开口说话。李适直直从龙椅上站起:
“糟了,土蕃的十万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朝西水府方向行军,可能要进攻那里。大家快想想办法,要如何救援他们?”
全都搞慌了神,杨炎像说梦话似的:
“路上那么厚的积雪,他们怎么会去攻西水府?”
不少人都有杨炎这种想法,有些人想得更深,不过说的全是废话。一个中年将领问:
“他们难道不守京畿之地了?就不怕我长安的军队趁
机攻取那些地方?”
没人有心思回答他们,卢杞急声说:
“皇上,看来他们是冲我卫州而来。若是西水府被攻破,凭我们这几州的兵力,绝难阻拦他们。”
李适扫遍群臣,才想起徐谏回祖地过年去了。何浩然送来的另一个年青智才曹子洪,经过他们多方救治,还是未能挽救过来,在几个月前去世。正不知向谁问计,坐在门口的韩愈站起来:
“皇上,就算有兵,现在去救西水府也晚了。这点雪对于土蕃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他们能行军很正常。卢相说得不错,蕃军有可能冲我卫州来,还得将重心放在檀州那边。”
韩愈岁数虽不大,对军事非常感兴趣,请教过不少人。问何浩然的军事,比科学一类的还多。他现在才十五岁,没有参加科考,师弟李诵给他找些闲钱花,聘他为东宫伴读。什么都包,每个月有二十多两银子。
李适现在如落水之人,也不管是大木还是棵小草,抓住就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