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冤得雪
李豫在一间温暖七如春的大厅,和沈珍珠并坐在双人大椅上,绵绵不绝的琴声让他听入迷。
这间房有九个人,最年青的都已三十几岁。除了李豫,另外的全是女人。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沈珍珠说得对,两人的世界虽幸福,却少了些热闹和快乐。他老了,对亲情看得越来越重,每天都要聚不少人在身边。此时他的心境已达到何浩然的境界、名利虽好,不可白首相伴到老。
可惜天难随人愿,韦贵妃的一曲还未弹完,他的贴身太监莫琛走进大厅,来到他面前:
“太上皇,皇上派人来报,说洛阳郡王已于十一天前收复长安。”
莫琛比那两个报喜的人要懂事得多,凑到他面前轻声说出。他呆住了,在旁边的沈珍珠同样如此。很快沈珍珠站起来,第一次如此失礼:
“浩然将长安收复了。”
琴声骤然停止,比大殿上的那些官员好得多,一阵阵惊喜声传出。只有两人才在
流泪,沈珍珠是其中一个。
沈珍珠知道因长安之事,她和李豫不知被人背后骂过多少次。她不否认,丢失长安有她很大一部分责任。要是她当时不去长安,可能就不会发生那种事。
等这一天等得太久,李豫将她抱在怀里还在哭,没办法,李豫只好说:
“这是天大的好事,珍珠不用如此。我们去大殿亲自问问,看浩然是如何收复长安的。”
李豫带着几个妃嫔去的时候,跪在地上的阳珉正在瞪着杨炎解释。被他们来打断,阳珉将双膝转过来,朝李豫拜下,终于得到赦免:
“爱卿快快平身,给我们说说,浩然是如何收复长安的。”
阳珉在心里给李豫一百个赞,他觉得李豫要比李适待人好得多。不但赦免了他,还叫他这个什长爱卿。于是他用不急不缓的声音,仔细给李豫重述一遍。
“义王府李默、李重两人将长孙有悔杀了?”听到这里,李豫忍不住插嘴,长叹一声:
“浩然真是太冒险了,两万多人啊!要是其中一人出现问题,怕是他们难保平安。幸好长孙有悔死了,适儿,恢复义王府众人的爵位吧!让他们重新认祖归宗。”
其实何浩然也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冒险,知道何浩然偷渡去长安的人,不超过两百。那些都是他认为绝对可靠之人。至于其他人,只知道去长安完成任务。
李适点点头:“儿臣也是这样想的,长孙有悔不但是我李氏的大仇人,还是朱泚手下第一谋士。若是他还活着,浩然不一定胜得如此轻松。两位王叔总算是做了件好事,这件事,足以弥补他们以前犯的错。”
李适说完,将接到的所有奏折递给李豫。见沈珍珠脸上还有些泪痕,将母亲扶住:
“这是此战的功劳薄,偏偏少了浩然一家四口。他们先不说,这次难得有几个人舍身相助,才会如此顺利。这几人在何浩然的请功薄上,第一个是江汉年,依次是陶林、李挺、江则祥、吴石进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