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法值得一试,我开始听说李怀光反叛,还有些不相信。要是李怀光能投过来,我们可以为他担保,就算封他个郡王,相信皇上也不会拒绝的。”
真要是李怀光在这时候能投过来,李适绝不会吝惜一个郡王之位。何浩然正在想此事的可行性,一个才被解救出来的老将一瓢冷水浇下:
“我比较了解李怀光,当年在邠州时,他在我手下任都将。此人做事非常果断,认定的事很难会回头。他很在乎自己的名声,朱泚不知是如何说通他的,可能已经得到反贼的好处,要想他放弃名声,违背自己的誓言投过来,怕是有些困难。”
何浩然暗自叹了声,李怀光的确是个不怕死的顽固分子。才和朱泚达成同盟协议,若是此时投过来,将对他的名声产生极大影响。就算他以后当上王爷,这个污点也无法抹掉。
“尽量争取一下,我们派个人去和他说说。事还得做两手准备,大家还得做最坏的打算。”
一个计划没能让大家安心,又开动脑筋想办法。半晌后李贤说:
“长安失而复得,尽量不可丢弃。城内的人不少,在城墙上用树棒御敌的方式不难,可在城内招一些百姓,专门负责用树棒御敌。”
这个方法比较靠谱,何浩然点点头:
“他们就算来攻,至少也要等七八天以后。我已经给那两千新投的士兵说过,再
去说几次,他们应该能在大战时上城楼防御。若是再招收四五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城楼上能够防御到位。等会就去招城中百姓守城,薪酬方面多给些。”
李水音拼命想,终于想到一个办法,说出来将大家吓一大跳:
“李怀光只有四万人,若他不答应投过来,我们可以先将他的四万人干掉,到时守城会轻松不少。”
何浩然认真想了一会,有长安这个包袱,还是没敢接受李水音的妙计:
“除掉他四万人,打得再好,我们至少也要损失几大千,还会多出不少伤兵。并且朱泚消息再不灵通,也能知道我们派出大军之事,若是他们趁机来攻长安,长安必失,太过冒险。他也不一定去潼关与朱泚会合,照路线来看,应该会在前方的凤翔府停下,等待朱泚一起来攻。”
又过了一会,江则祥想到一个办法:
“长安周边城池的兵力虽少,加起来也有两万余人,这些零碎的守军,并不全是朱泚的死忠,其中有不少是我大唐旧将。现在的形势对我们很有利,若是以朝廷的名义招安,很有可能招得一些将士。不说多的,两万只要招得四五千,足以将那两万兵力抵消。”
一人的智慧始终难比众人,大家陆续又想到一些办法。在潼关外的四万大军,差点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
潼关内一座大瓦房建筑中,朱泚站在一张大的地图前。在他身后,只有朱滔和五个将领,左右坐着百多个文武官员。大家的脸色充满了不安、愤怒甚至惶恐。过了好一会朱泚才转过身来,看了眼大家,将目光落在朱滔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