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换给你。你现在住在哪里?在哪里经营生意?”
要是别人问还好,何浩然威名太盛,给人的压力太大,郑敬好不容易整理好回答:
“小人暂时住在长安,在丰州长安几个地方都有商楼。要不是因为战乱,小人也不会取回那些金子。说实话,战乱时期,在家里放太多钱或是货都不保险。”
才乖了没几分钟的李水音眼睛一亮,像是抓住郑敬的把柄。不待对方有喘息的机会,马上追问:
“你既然因战乱要取出金银,又住在长安。以前长安开放银库时,你为何不去取出来?”
李水音始终要比何浩然的压力轻,郑敬也已经习惯,没想一会回答:
“长安的确开放一段时间的银库,每人每月只能取不超过一千两白银、一百两金子。全是那些伪官或有关系的人换得,我们哪能得到。我小儿子在那里排了几个月的队,一次都没能领到。”
现在是舒小红的书记,马冰想学经验,主动退位。见李水音一时不话,参预进来:
“四千两金子不是小数目,你是不是想运回长安?”
“小人准备运回丰州,那里是小人的家乡,要安全得多。”
马冰随军打仗,对京畿道的路线很熟悉,问出心中的疑惑:
“走丰州,从潼关、长安方向要近得多。你们一行四人,就不怕其中有人打主意?要知道那些可是反贼,特别是潼关查得紧。要是有人偷偷告诉那些守兵,你们押运那么多的金子,说不定到时会人财两空。”
郑敬在心里不知骂了这家人多少遍,还不得不装出一副笑脸回答:
“我们这四人都是知根知底的老交情,做的生意虽不大,还不至于为那几千两金子出卖对方。不敢有瞒郡王,陈学易在长安做了二十多年生意,还是现在商盟总部的一个干事,那里的官兵他能应付。这次也是他拉的我们,大家生意归生意,他要从我们所取的金子中,抽取十分之一来打点路上的官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br />
听到郑敬的回答,李水音和马冰有点激动。将郑敬带下去,换他们的头陈学易上来。这次何浩然没能抢到首发,李水音和马冰将对方的祖宗三代全问完,对方对答如流。李水音问出她认为的最关键问题:
“你们运那么多金子,就不怕途中的反贼抢去了?”
和郑敬一样,陈学易的额头上冒出一层油汗,能看出他心里有些紧张:
“只要过了潼关就没事,小人认识几个潼关的守将,只要稍些打点,他们会放行的。不敢有所隐藏,秦、那些虽是反贼,他们定下规矩,不准打劫百姓,被查到无论是谁一律处死。像小人这种认识几个人的生意客,他们一般不敢强抢。”
回答得很有道理,李水音没辙了,终于将发言权交给何浩然。
何浩然一直在观察,他总觉得这个陈学易有些问题。对方是商盟总部的干事正常,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认识一些兵将也正常,身份住址等等都正常。他将话题岔开:
“你在长安应该混得不错,连潼关那些守军也不会为难。我最近想去攻潼关,但那边的守军太多了,硬攻能胜也是惨胜,你能不能给我们带些人和东西混入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