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我私下调查过,完全同意我们计划的,恐怕只有我那些弟弟妹妹,绝对支持我们的一共不到四十人。问那些皇叔皇爷,他们又不说到底有什么条件,马上就要谈判了,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开始何浩然觉得五百几十人有些少,打听后才知道大唐的王侯继承制度。一个王爷死后,一般最大的个儿子继承郡王爵位,其他儿子最多被封为侯。当然也有得宠的一些王爷,比如义王李玼就有两个儿子是郡王。
王爷下面的女儿全是郡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封地,一般也不过一两人。像凤喜临春得的什么郡君,也只是按比相同品级稍高些的薪酬发放。郡王死了只有一人继承侯爵,国公也是侯爵的一种,国公在侯爵中是最高等,后代一般能继承侯位。侯爵的女儿基本没封地,过后是县子一类的。
大致分为四五个等级,有些死的死亡的亡,大唐到现在一共有五百五十几人很正常。李适想不到,他早就猜到对方想提些什么条件,冷笑道:
“他们的意思很简单,想完全继承爵位。”
“完全继承爵位?这怎么可能?”李适惊叫一声:
“全是世袭,以后我大唐怕全是王侯,再富裕的国家也养不起他们。”
因为谈大事,大厅中只有四人,李诵这些天跟着何浩然,他也在旁边学习,附合道:
“父王说得是,这样王侯会越来越多,朝廷的开支也会越来越大,万不可答应。”
两父子都向钱看?何浩然笑了笑,心想还好李适的其他儿女没在,否则怕会影响家庭不和:
“我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条件已经够优惠的了。其它条件还可以商量,这事当然不能答应。先看看他们到底要说些什么吧!闭门商量也没用。”
太极殿不比大明宫小多少,参加的人陆续来到。李适坐在原本李豫的位置,他的位置下只有一张大椅,其他几百人全在下方左右,椅子摆了几百张,每张椅子前方都有张小桌,上面有瓜果点头,还有一壶热茶。
何浩然扫了一眼,来的人中连一两岁的小孩都有。在他对面不远处,汪婧的儿子陇王李安被一个太监抱着,抓了一桌的糕点沫。
还好这些小主子都有人带,没人在这里哭天喊地。人员基本上到位后,韩王李庸在李响和李纯的馋扶下来到大殿,所有人从位置上站起,待他走到李适前面坐下。
“那样的大事,怎么皇上不来?莫非他有更重要的事?”
李庸问的是李适,不少人也觉得奇怪,按道理李豫怎么也要参加。李适带着一副笑脸回答:
“父皇也想来,只是此时是上早朝的时间,朝政不可荒废。父皇说先由我们商量,这事虽重大,却是对大家都有利,父皇相信他不在场也能轻松定下来的。”
李庸点点头:“太子也长大了,有些事应该放手你做,想来你自有主张。你既然说对大家都有利,那就说说怎么个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