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王府派出不少人到各地,我听说他们要联系全国各地的王侯对付将军。将军你看我们要不要联系一些人?”
“不用了,”他早就猜对对方会这样做,硬的不行,只能通过其它手段。
“圣旨应该在明日就能到达洛阳,是福是祸到时自然知道。大家放心,商盟不是
哪一个的,属于我大唐所有商人,谁也不能阻止。至于那些王侯暂时不用管?无论王侯平民,皆要讲个理字。我问心无愧,不用怕任何人。”
…
“皇上,苏州、杭州、常州、湖州二十八家丝纺联名上书,要求联合创办锦报。”一位身穿红袍、长相清瘦的的中年文官站出来奏事。向皇上奏事并不一定要上书,可托地方官员代为上奏。
此时李豫的心不知飞到哪里,见他好一会没开口,卢杞站出来:
“他们这几地都有商报,何必再要办什么锦报,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再说朝廷现在只答应官方和商盟,并未答应民间办报。”
中年文官平静地说:“我江南东道商家甚多,只凭商报太杂了些。他们想从商报独立出来,这不但方便他们,对商报也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是坏事。”
这些官员的智商自不用说,反正对自己没影响,大家一时全都沉默,等待皇上圣裁。李豫基本上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心思已经飞到洛阳。
义王之死昨日下午就已传来,事情太大了,他当即找来几个大臣商量,找来的大臣也很有针对性,颜真卿、王延绍、卢杞、退休的李抱玉,连现在是六品的阳城他也找来
了。除了现在开始信任的卢杞外,全是和何浩然关系好的人。
圣旨连夜发出,可让人奇怪的是今日朝堂奏的全部和此事无关,连那些让人又恼又怕的王爷也没上朝大闹,他觉得事情不简单,就算多数官员不知道,他们绝对不可能不知。
“许爱卿说的什么?将刚才之事再说一遍。”
那位姓许的文官有些无语,再次重复一遍,又说了一堆创办锦报的好处。十分顺利,李豫现在哪顾得上那些事。
“准许爱卿所奏。”
又等了一会,全是其它政事,眼看就快下朝,他实在忍不住,问这些不知道是不是在装傻的百官:
“前日在洛阳发生一起不幸之事,义王因病去逝。昨日朕已派太子前去,不知众爱卿可曾听说。”
小半的官员比较正常,生老病死本就平常,李玼也算老大不小了。小半的官员低头沉思,也不知在想什么。剩下的少数官员有些惊讶,仿佛要在李豫脸上看出花来。
户部尚书郑茂林就是少数官员之一,昨天没召他去商议,李豫逮住人家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