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将军的好意臣知道,的确如皇上所言,元恕是咎由自取。就算带回来,也避不过砍头之罪,如今能保全尸体已是天大之恩。只是元恕毕竟是我儿,他死在何将军手里,同朝不时会见到,臣实在难过那道坎。还请皇上准臣回乡,教不好儿子,将孙子教好。”
绕了一圈,不少人已知元载的心思,他这是要逼何浩然离朝。元恕才死,李豫再怎么也不会答应元载辞官。果然李豫呆了好一会,才转过头对何浩然说:
“你此番虽是好意,但毕竟有犯大唐律。唉!还是太过年青气盛,出去历练一段时间也好。”
“儿臣暂时不想走,”他的话又让不少官员羡慕忌妒恨。死罪全免,还敢在此时
对皇上提条件,就算是太子也不敢。见大家全在等待下文,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儿臣急做的有两件事,一是印刷术还得辅助一下。二是将各地商人代表聚到京城,成立一个商盟的官方组织。如今我大唐的商业太过混乱,其中也优良不齐。此商盟如成,绝对可以促进我大唐经济繁荣。每年所得到的银子,比之以往至少翻一番。这两件事最多几个月就做好了,做好儿臣再走,去什么地方也无所谓。”
和许多官员一样,李豫感动得差点落泪。都这时候了,他还在想着怎样繁荣大唐?下面的颜真卿看不下去,劝元载:
“元相,逝者已矣,不管出于什么,何将军在这件事上至少帮了元恕。大家同朝为官有何不协?若是犬子犯事,我绝不为此有半分怨言。”
元载连看颜真卿的意思都没有,淡淡地说:
“臣自知才能远逊何浩然多也,臣愿让贤,请皇上成全。”
从此时开始,李豫对元载已心生怨怒,不再奢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他能放过何浩然,回到龙椅宣旨:
“玉不磨不成器,何浩然为我大唐栋梁之材,以后更要为国大用,常处于京城终是不妥。待印刷术、商盟之事完成,外放为官,去之地再行商议。”
…
何浩然现在深恨自己的手少了,他趟在暖榻上,左边抱着李雪韵,右边抱着李水音,舒小红懂事没与两人争,在一旁喂他水果。
“今日哪怕没有元载说,我也想相公外出为官。”
舒小红说了句心里话,何浩然进京时间不足一年,发生的事太多了。一连串全是大事,差点没让她们崩溃,连李水音也附合道:
“就算去边界打仗也行,可惜父皇没说到哪里,不然我们可以早做安排,先去那边布置一番。”
他话到嘴边还是未说出,本想留个人在京城打理,看样子谁也不可能留下来,还不如不说那些令她们生气的话。
“凤喜临春的印刷机弄好没有?”
“已经造了两架,有些不太满意,两人现在整天没事,拉着小莲在想办法改进。字锭造了不少,人手不够,她们各自又招了几十个匠师。相公,你教的那些符号,国子监的孔大人说简直是浪费纸张。他说得还好听些,周子臣等人说,你想搞乱我大唐文化,以后凡是有符号的书,他们都不会看更不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