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执行任务回来、二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防暴队队员,再次顶着炮火赶往任务区。
-
临近归国,每名防暴队队员依旧枕戈待旦、戍守自己岗位。
回国前五天,营区接到联合国指令:以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为先锋,缉拿非法武装分子归案。
K国的非法武装分子在袭击中国防暴队营区、炸死A国维和警察5名之后,又悍然攻击维和部队,射杀Y国维和人员2名。
他们仇视联合国维和人员,在A城大肆意制造武装争端、凶杀恶性案件,甚至创下一天制造绑架案11起、凶杀案件5起的记录。
时至今日,已造成维和警察伤亡10人,难民营20人丧生、100余人死亡,
这是中国第十支驻K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最后一次任务。
与此同时,林昭接到通知,需在当地时间早晨六点进行新闻连线三分钟。
凌晨四点,谢辰青荷枪实弹全副武装,手里的狙.击枪拉栓上膛。
林昭换白衬衫、黑色西装裤,长发扎成简单的低马尾,又被谢辰青穿上一层防弹衣。
“注意安全。”
“嗯!你也是!”
谢辰青揉揉她脑袋,错身而过。
背影清瘦高挑,让人不舍得移开眼睛。
此次中国营区派出装甲车三辆,作为狙击手,谢辰青任务在身,需乘坐前面那辆。
“林昭。”天刚蒙蒙亮,他眉眼在无边黑暗中,只有清俊轮廓。
“上次采访,你问我想说什么。”
“想对我喜欢的女孩儿说,等我回国娶她。”
他跳上装甲车,车门关闭驶出营区。
犹豫一柄利剑出鞘,所向披靡。
-
非法武装分子根据地A城X区是K国最危险地区。
因为居住在这里的民众、不是流离失所的难民,而是非法武装分子,隐藏枪支弹药无数。
装甲车发动轰隆作响,空间虽不逼仄、但是车顶压在脑袋上方。
防弹玻璃透不进半点月光,伸手不见五指的压抑感让人神经紧绷,危险潜伏在每一分每一秒。
在他们向爆发骚乱的A城行进道路上,非法武装团伙已经在道路设置路障,使得装甲车无法前行。
这无疑是向联合国维和警察、维和部队发出挑衅信号。
装甲车虽然有排障铲,但是面对熊熊燃烧的废弃轮胎、破旧家具,依旧需要防暴队队员下车人工清理路障。
“注意森林方向!注意埋伏!”
四名手持步.枪的维和警察占据装甲车四角神色冷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其余人迅速跑到道路中间清理障碍物。
两个个小时后,装甲车抵达抓捕任务地。
林昭耳机内传来信号,视频连线接通。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军事记者林昭。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K国,联合国最危险的任务区之一。”
“该国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770余万。在独立之后,该国依旧内乱纷争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种族矛盾突出。此外,散落民间枪支六万多支,非法武装势力盘踞。武装械斗、人质劫持、暗杀等恶性案件频发。”
“在我身后的X区,就是K国最危险地带。这里平均每月发生恶性案件300余起,平均每月被流弹击中身亡的民众260余人。”
“维和警察的人身安全同样不能保证,就在一周之前,非法武装分子在A国警察汽车底部藏炸弹,造成5名维和警察当场身亡。”
就在此时,一阵密集枪声大力撞击耳膜,犹如直接对着耳道开了一枪又一枪。
这便是谢辰青每天要面对的。
他不害怕,她也不害怕。
镜头前的女孩儿面不改色声线缓和:“在我身后,中国第十支维和警察防暴队抵达任务区,联合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及当地警察,正在对非法武装犯罪团伙实施抓捕。”
这是她一次置身枪林弹雨之中。
之前任务,她若需要拍摄画面,如无必要,谢辰青从不让她下装甲车。
林昭像是走进一部战争电影,地震的残垣断壁无人清理,街头尸体横陈满身弹孔,废弃的墙壁、屋顶后面时不时伸出一支黑洞洞的枪口,紧接着就是一阵密集枪声……
被挟持的人质目光惊恐,有头发斑白的老人、有五六岁的孩童、有怯生生看向她的女孩子。林昭心下骇然,这里依旧如同原始社会,人命如草芥。
这里与难民营仅几十米之隔,无辜民众对炮火冲突避无可避,目光麻木又苍凉。
有白发苍苍的爷爷正在垃圾堆里找寻食物,炮火就在此时寸寸逼近。
半块长了斑点的面包,被他当成宝物,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林昭瞳孔骤缩的那零点零几秒,一名黑衣维和警察自高处扑了上去。
他摁着无辜难民匍匐在地,同时从后腰掏出9.2式手.枪,单手扣押扳机朝着某处连开三枪。
眼前一切都变成慢动作,空气里的细小尘埃飘飘荡荡,迸发的鲜血缓缓浸透了视网膜。
视网膜上晕染开大片的红,像是无边黑夜里开出罂.粟花。
四十度的高温天气,林昭如坠冰窟,整个人瞬间冷透。
耳边的声音好远又好温柔:
“想对我喜欢的女孩儿说,等我回国娶她。”
耳机里,主持人的声音穿过一万公里距离:
“林昭记者?”
“能听见我说话吗?”
面对镜头一向冷静淡定的林昭记者,此时红着眼圈,为三分钟的视频连线作结束语:
“在此次联合抓捕行动中,有一名中国警察为掩护难民身负枪伤,仍一举击毙匪徒。”
血染红的警官证里放了一张女孩照片。
蓝白校服,笑眼弯弯,是十七岁的她。
画面切断,林昭站在炮火连天的废墟,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