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一百二十六章

黛玉一直含笑听着,此时方向杨茹道:“你上回说的那游记下册我已找着了,原是数年前珣哥儿寻来的,我看完后便一直搁在箱底,前儿整理箱笼时才找到,回头我便叫丫头送来。”

杨茹闻言顿时大喜,忙道谢,她自幼便听父亲讲述年轻时的游学经历,心下羡慕,偏身为女儿身,无法像男子那般外出游历,遍览河山,只能看一看游记解馋。

另一边,刘氏好容易岔开话题,才让那几名乡绅太太安静下来,谈论了一番衣裳首饰,便有管事媳妇进来回话道戏酒预备妥当了,当下众人便移步去了正院上房。

今日来客不多,上房一共只摆了六桌席面,管家媳妇带着仆妇丫头们传送酒菜,络绎不绝。

今日请来耍百戏的班子都是些半大的孩子,故只上房院里搭了个行台,挂了堂帘。

堂屋中间给刘姥姥设了个罗甸榻,一张洋漆几案,上面摆着各色易克化的肴馔果点。

其余众人按宾主入席,跟着主子来的丫鬟仆妇们也另有酒菜款待。

刘氏又命人散了两桌席面,给院中大小丫头并那应差听差的妇人,命他们在窗外廊檐下只管坐着随意吃喝,不必拘礼。

众人一面吃酒一面看戏,直吃到午正方散。

众客人陆续告辞,杨伦夫人与杨茹也坐上了马车,预备回城。

可巧王珣才送完了前院客人,见天色尚早,想着明日一早要上朝,便干脆叫清风朗月也收拾了包袱,一道回城。

护送杨伦夫人回了杨府,王珣略坐了坐,便欲告辞,杨伦夫人便苦留用饭,可巧杨伦才从宫中回来,见状也道:“我正有事想与你商议一番,敦复今日便在府中住下罢。”

王珣闻言微微一怔,随即便答应了,他自幼随杨伦读书,时常在杨府留宿,便如同第二个家一般。

杨伦夫人闻言忙命人去洒扫房间,杨府有单独的一间小院留给王珣,一应穿戴之物也都是现成的,只是屋子好些时日没住,需要重新收拾一番。

杨伦回房换了家常衣裳,便将王珣叫到了书房,道:“今日接到平安州密报,知府沈金鳌与鞑靼勾结,私卖铁器,陛下已命人将沈金鳌带回查办,欲另派一名心腹前去接任,你若想外放,这正是个机会,那里虽然艰苦了些,但正是因此才容易出政绩,你素来擅长民生经济之道,正适合你施展才能。”

王珣闻言一怔,沉吟片刻道:“老师可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不然也不会忽然叫他外放。

杨伦不答,反问道:“你觉得陛下会属意何人为太子?”

王珣闻言,更是满腹疑窦,不知为何忽然提起此事,犹豫道:“此事事关重大……

杨伦摆手道:“此时只你我师徒二人,不必避讳,直言无妨。”

王珣低头思索片刻,方道:“历朝规矩皆是立嫡立长立贤,只是大皇子资质平庸,且性情太过残暴,非明君之相;三皇子算半个嫡子,然心胸气量不足,且喜好用阴谋诡计,为君者当行王道,而非诡道;五皇子虽有贤名,但只知以恩义怀柔之策笼络人心,而无上位者之杀伐决断,背后拥趸众多,这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弱点,一旦登基,便成尾大不掉之势,绝非陛下愿意看到的。”

其实还有一些话没说,他私心认为九皇子延宁郡王更适合太子之位,既有上位者的杀伐果断,又不失宽厚,虽是天潢贵胄,却也颇知民间疾苦。

只可惜年纪太轻,母家又不显,一直不大受长康帝重视,前两年便自请去了北疆督造工事,至今未归。

杨伦听罢,眼中满是欣慰,颔首道:“看来你在都察院一年多历练没白费,长进了不少。”

王珣闻言忍不住道:“莫不是朝中又出了什么事?”

杨伦闻言苦笑一声,道:“我今日得到消息,数位大臣欲联名上奏请立太子,只怕不日朝中就要有一番腥风血雨,你先前得罪了三皇子与五皇子,继续留在都察院只怕不妥,还是早些外放出去,等尘埃落定了再回来罢。”

如今朝中分为三系势力,大皇子一系,三皇子一系,五皇子一系,圣人年事已高,又迟迟未立太子,三人明面上还勉强维持平和,暗地里却你来我往,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早已是斗得头破血流。

王珣身在都察院,有弹劾、监察百官之权,又一直为圣人效命,这一年来得罪了不少人,三皇子与五皇子明面上虽然没有为难,暗中却频频使手段,若不是王珣机警,又有长康帝护着,只怕早就性命不保了。

外人虽然不知,但杨伦却是长康帝心腹,这一年来长康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却一直不肯放松手中权力,迟迟不立太子,偏偏外忧内患,各地灾害频繁,北疆战事不断,朝臣却还依旧内斗不休,长此以往必然动摇国本。

长康帝不是不知道早日定下太子是最快稳定朝政的方法,只是他已年老多病,几个儿子却都正值壮年,一旦立了太子,到时候朝政大权必然会被分割,长康帝惟我独尊惯了,又如何肯放下手中的权力。

王珣听了沉默不语,长康帝的情况他也看在眼里,有些大不敬的话不好说,随着年事渐高,越发多疑,喜怒无常,连他们这样的心腹都时常被迁怒。

若是可以,他当然想离开,都察院虽然好,但他更想去地方上,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百姓做些做些实事。

然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朝廷动荡,一旦外放离开,便是三年五载不得回,他实在不放心老师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