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儿与刘氏自是又惊又气,怒斥潘家不讲信用,潘夫人自知理亏,也不如何辩解,只陪笑道歉。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刘氏虽然气愤,但是事情已成定局,又见潘夫人言辞恳切,只能忍着怒气勉强接受了。
此番潘夫人登门,便将先前定亲的信物退还,刘氏也退还了潘家的信物,所谓的亲事彻底作废。
潘家亲事不成,刘氏又要张罗着相看,王珣大感头痛,忙趁机同父母说了,这一二年内暂时不想议亲。
刘氏只当他是伤了心,越发心疼儿子,自然无有不应,狗儿想着儿子今年才十八,倒也不急,便也没说话,只盘算着暗中打听着,定要给儿子寻个好的,再不能如先前的吴家与潘家一样,空欢喜一场。
另一头,郑玉珠等了数月,好容易等到祖母进宫请旨,满心欢喜的等着好消息,谁知却听闻王珣拒婚,顿时大怒,当下便叫人备车马,要找王珣问个清楚明白,好在大丫鬟绿袖十分伶俐,见势不妙,忙偷偷叫人禀告了永乐长公主,这才拦下了。
永乐长公主也知道郑玉珠的脾气,唯恐她惹出事来,当即叫人严加看管,不许外出。
郑玉珠被永乐公主拘着不得出门,心中越发怨恨,只是身边的仆妇和婆子都是永乐公主的耳目,也不敢显露,只能勉强忍耐,过了一段时日,面上故意装作已经不在意的模样,一心忙着打新首饰新衣裳,叫众人放松了警惕。
待到看管渐松,郑玉珠再也忍耐不住,不顾永乐长公主先前的告诫,瞒着众人私下使小丫鬟去打听王珣的行踪,意欲私下一会,质问他为何不肯答应亲事。
谁知王珣因各地税收之事连日忙乱,接连几日都宿在衙门,被郑玉珠支使出来打探消息的小丫鬟行事不秘,被人看出了行迹,三言两语便被套出了来历。
那人又觉吃惊又觉好笑,回家便当笑话告诉了妻子,其妻又悄悄告诉了手帕交,郑玉珠这些年行事跋扈,得罪了不少人,短短数日,安宁郡主看上户部员外郎王珣的消息便在一众诰命夫人中流传开来。
有几位诰命正是当日参加永乐长公主赏花宴的人,想起那日永乐公主的言行,顿时恍然大悟,一时神色各异,永乐公主相中王珣与郑玉珠看中王珣完全是两回事,永乐公主是长辈,给孙女相看天经地义,而郑玉珠作为闺阁千金,王族贵女,如果自己相中了男人,那便是不知羞耻。
畏惧永乐长公主府上的威势,大家不敢明面上议论,私下里说什么的都有,心中对郑玉珠都十分鄙夷,还说是郡主呢,竟比那戏子娼妓还不如,只见了个清俊男人,连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丝毫不顾体统名声,做出这样的丑事来,真真不知羞耻。
三皇子素来与五皇子不和,永乐长公主因与当今皇后不睦,又鄙弃三皇子生母微贱,私下里一直扶持五皇子,三皇子对此早就怀恨在心,如今乐得看笑话,便悄悄使人将当日永乐长公主进宫求亲,王珣拒婚之事透露了出去。
消息一传开,更是惹得众人议论纷纷,有笑话郑玉珠不知廉耻的,有佩服王珣胆识过人的,一时成了新闻。
先前潘雅同王珣议亲,除了极亲近的亲友,知道的人并不多,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潘王两家议亲,随后潘家悔婚之事还是被人扒了出来。
有了郑玉珠在前,多数人对此都颇为宽容,毕竟将心比心,要是换了自己,也不会愿意自家女儿被这样的人记恨上,何况两家只是口头约定,并未正式定亲,潘家虽然行事不厚道,但也情有可原。
永乐长公主先前被长康帝敲打了一番,这才后知后觉自己的行为犯了长康帝大忌,顿时后怕不已,这段时日一直称病在家,闭门不出,不曾在外走动,因此对外头的传言竟丝毫不知,后来还是五皇子打发人来传话,才知道此事。
永乐公主虽知道孙女不甚聪明,却也没想到她会出这样的蠢招,顿时又惊又怒,暗恨自己怎么教出这么一个蠢货,早就叫她不要轻举妄动,如今偏偏落人话柄,让整个郑家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