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学武学得晚了, 不过幼年时总被人掳掠来掳掠去,到处当奴隶干粗活,身体倒也结实, 还算有点习武的底子。加上他人又刻苦勤奋,这几年下来已经算得上是个高手。
比起李长明当年是差了一点, 但也仅仅是差了一点。能如李长明那般的天才世间罕有, 能比得上李长明几分,他也是少见的好苗子。
李长明觉得这孩子水平该是够了, 能让自己省心。年底那军学的入学考试, 应当是没太大问题的。
九月底,大虞天子正式封东乌环小汗王阿史德塔吉为怀义郡王, 关于尚公主的事,没有提起过。然而还是传言不断, 塔吉害怕这只是皇帝陛下还没挑好时间, 依然忐忑得很。
他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对李长明向来是惯着的,只要不牵扯太大,基本李长明一闹, 皇帝陛下就依了宝贝弟弟。把朝阳长公主嫁给他的念头,早就打消了。
他忐忑了没几天, 渐渐就忘了这茬。在怀义郡王府吃了睡, 睡了吃,过得好不逍遥自在。
虽说封了怀义郡王, 可这郡王到底只是个名头,他本质上还是个人质。所谓王府, 不过是朝廷给他采买的一处小院子,跟那位始罗小王子的清溪园就挨在一处,规制自然比不上真正的王府。护卫管家侍从一应俱全, 却也都是各有各的作用,伺候他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得看好他这个人质。
离年底越来越近,李长明又要上朝,又要忙着给小阿里复习功课,还要处理年节的一大堆事,好几天都忙得走不出这魏王府大门去。塔吉倒是天天过来,李长明要是累了,也帮着指点指点阿里功课。
阿里小时候在别人的奴役下讨生活,惯是会察言观色的,这种被磨出来的性子,往大了说就是通人情世故。在晋王府借住的这两年,阿里没少帮忙打理府上的事,逢年过节哪些人需要送礼走动,他都帮着安排过。
李长明原先还在为薛观音和韦巧儿都走了,没人帮自己打理这些事发愁,结果阿里对这些事上手极快。三个人竟就这样互帮互助,把一大堆事都给忙活完了。
玉京不像磐石城那样严寒,冬至之后才飘了今年的第一场雪。李长明出门都开始披上狐皮大氅,又弄得一身毛绒绒,看着可爱。
塔吉去魏王府门口接他,看到他裹在白毛毛里的模样,就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李长明不明所以。
“看见你就开心。”塔吉随口回答,伸手拉他上车。
李长明面上微微一热,没再说话。
车轮缓缓转动,去的是兴恩寺的方向。
先帝戎马一生,不信神佛,但前朝皇室笃信佛教,兴造寺塔,全国上下也都是兴起信佛的风气。这玉京城中大大小小的佛寺也有将近百处,颇像是一下子回到南梁时候,有那“四百八十寺”的味道了。
即使改朝换代,这民间之风也一时难易。先帝虽不信佛,但佛教在各地时兴,有一大批教众,就算再不信,也得给足了佛门面子。至少要隔段时间来这礼礼佛,也让天下佛教教徒安心。
而先帝在时,倒是更爱去道观一些。别的不说,光凭太清道德天尊跟皇室一样都姓李,道教的地位就得往上抬一抬。而且那群道士只修自己,不管其他,这就很让先帝喜欢。
后来先帝驾崩,太后临朝,佛寺里这些人的日子就比原先好过多了。以前只是皇帝给个面子,安抚安抚,看似地位尊崇,其实尴尬无比。如今的太后却是真的打心底里尊佛,早些年国库里不少银钱都被太后拿了去给佛祖塑金身修佛寺。这兴恩寺能成玉京城里最大的佛寺,也有太后娘娘几分功劳。
这也就让李长明打小便对这群和尚没什么好感,谁让太后跟他们走得近。李长明被关在宫里六七年,活得狗都不如,恨太后恨得要死,自然也迁怒到了他们身上。
不过讨厌归讨厌,为了给阿里讨个好彩头,他还是走进了玉京兴恩寺里。最灵验的道观在城外山上,过去一趟很是麻烦,还得另外抽个空去。
他本也什么都不信,所以才又是求道又是求佛的。不管是神仙还是佛祖,能保佑小阿里好好考上军学就行。
他们来时坐的马车也只是普通马车,李长明并不想暴露身份——他讨厌死了寺里这群秃驴,可不想让人知道魏王殿下竟然跑到佛寺里求了什么。
“小心点,雪刚化了些,有点滑。”塔吉跳下马车时险些滑一跤,连忙伸手去扶正要下来的李长明。
李长明轻轻落地,而后极是嫌恶地看了兴恩寺大门一眼,仿佛这是什么多晦气的地方。
塔吉笑道:“你是来求佛的,心还不诚一点,一脸委屈的……”
“就是讨厌这些和尚,一想想当年多少军费被太后拿来丢在这寺里,我就生气。”李长明低低说了一句,拢着身上狐裘迈步进去。
兴恩寺香火鼎盛,即便不是什么进香的日子,里边也人来人往。塔吉有些好奇地看那些人诵经礼佛——乌环人里也有少数人信佛,但感觉上与中原极为不同,乌环人可没这些寺庙金身,教徒也不在这寺庙里讲经论道,只在深山中苦行。
李长明盯着前面的大殿,微微咬着牙道:“你在这里等我吧,我一会儿就出来,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