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晴三人下了马车,沿着一条蜿蜒小路往村子走。
小路两边是农田,生长着稀稀拉拉的稻谷,已经是十月,这些稻谷的长势虽不喜人,也都已经粒粒饱满,该收割了。
然而,田间别说一派丰收景象,就连人都没瞧见。
只有几个稻草人,手里的蒲扇随风摆动,活物大概只有不少飞来飞去的鸟,落在田间磕谷粒吃。
凉晴皱了皱眉:“这哪像个村子,比山野还荒凉。”
“是啊。”沈昭赞同道,“薛老人家说的不错,这村子里没有可用的劳力,田里可不是要荒了。”
再往里走便进了村,村口倒是有了些人气。
大槐树下,七八个垂髫小儿围坐在一起,或在地上写写画画,或口中念念有词。
走近看,发现地上写的是《论语》,口中背的是《诗经》。
沈昭和凉晴对视一眼。
这么小就已经为科考做准备了,薛庄还真是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学习。
可饭都吃不上了,还一门心思扑在科举上,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沈昭冲一个看他们的孩子招招手:“过来。”
这些孩子正处于不知愁滋味的年龄,见沈昭面善,就颠颠地跑来,仰着小脸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呀?”
沈昭回答:“我们来,寻人。”
小孩“哦”了声:“寻谁呀,我们薛先生肯定知道,但是先生不在,要晚上才能回来,让我们自己念书。”
沈昭心下明了,孩子口中的薛先生,大概就是故事巷里那位老人家。
童生们的先生,无奈抛下这些孩子,流落到去市井靠卖故事为生,也算可悲可叹了。
凉晴蹲下,拉过小朋友:“你几岁了?”
“五岁半。”
“爹娘呢?”
“娘去集市上卖布了,爹在家里读书,将来考功名、做大官儿,我也要做大官儿!”
凉晴说:“嗯好,将来做大官。”
沈昭摸摸小孩的羊角辫:“去念书吧。”
小孩应了声,跑开了。
“走吧,进去看看。”沈昭道。
凉晴起身,三人继续往里走。
村里反倒没有村口几个孩子那样热闹了,见不到几个人,却又见村外的荒凉景象。
突然,石墙拐角处“哎呦”了一声。
成轲眼尖,指着道:“那边有个妇人晕倒了!”
凉晴和沈昭快步过去,见一个精瘦的妇人身上背着硕大的谷筐,不知是不是体力不支,瘫倒在地上。
作者有话要说:一会九点还有一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