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楼凉晴倒是听过,据说是正阳县最高的楼,共八层,坐北朝南,清晨立于顶楼的东南方向眺望,能看到朝阳普照整个县城的灿烂景象。
正阳县文人多,不少人常来这朝楼极目眺望,面朝晨曦写下诗句名篇,流传甚广。
因此渐渐的,朝楼开始举办一些诗词摘花赛,摘花多者可一举登上顶楼,欣赏这无限美景。
朝楼会做生意,玩法又新颖,这个时间点,里面的人已经络绎不绝了。
凉晴现在听见“诗词”二字心里就犯怵,人多,登楼者却有限,那她估计跟摘花登楼看美景无缘了。
沈昭知道她不懂这些舞文弄墨,只说:“别担心,万事有我在。”
一层大堂里张灯结彩地挂满了灯笼,每个红灯笼下都有字条,字条上是关于诗词文章的命题,摘花人根据命题作答,答完将所写答案交给管事,管事批准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层。
沈昭随手扯了一盏灯笼下的字条,因为在一层,所以命题不难,字条上写着:写一句带“花”的诗句。
他想起凉晴昨晚说过的话:耳熟能详的诗词,倒也能背。
为了考证即将成为书院先生的凉姑娘,到底能不能背几句耳熟能祥的诗词,沈昭顺手把字条推给了她。
昨天还替书院出模考制度,削弱考生紧张感的凉晴,接到字条时顿时紧张起来。
她也真是在诗词一途上栽了大跟头了,以前在国际赛场上做微积分题,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对阵,现场直播,各国转播,她都能沉着冷静、丝毫不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带“花”的词……凉晴脑子居然有些空白。
无可奈何……什么燕归来?
沈昭看着她眉心微蹙的模样,想捂脸扶额,这这这先生有点过于不学无术啊。
凉晴小脑筋还是好使的,当场想起以前语文老师教过的一套联想记忆法,脑子里场景再现,一句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诗句脱口而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沈昭赞道:“好!”
他提笔将凉晴所念诗句写下,待管事验看过后,两人便登上了二楼。
接下来几层,简单的由凉晴来答,难一点的沈公子亲自操刀,一路过关斩将来到六楼。
朝楼玩乐性质为主,出题难为人倒在其次,因此六层比起一层来,没那么拥挤,人倒也不少,总不至于为了吟诗作对,真的不让人家登顶层。
六楼登七楼的题难度明显上了一个档次,沈昭选了个中意的灯笼,展开下面的字条。
上面写着:请为我朝科举盛况赋诗一首。
沈昭看完嗤笑一声,这题对他来说像在拍马屁。
自文帝上任以来,任用科举之才,科举考试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而自从文帝二十年,圣上选金科状元沈庭语任职国子监,至今,夹带作弊之事、审查阅卷纰漏越来越少,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清明。
但在沈昭心中,却远称不上“盛况”。
他心里有关于科举的蓝图,只是这个蓝图受时代和眼界所限,始终看不清楚。
沈昭提笔作诗:朝楼晨芒万丈晴,正阳词新诗趣浓,五载归来不见路,何见盛世百废兴。
凉晴歪头看了一眼,只觉得读起来很是朗朗上口,却不解其意,想是这种题压根难不倒文豪沈公子,便也放心了。
沈昭把字条交给管事,管事端详了半天,这诗没写科举盛况啊?
不过诗中又是“朝楼”,又是“正阳”,可见此人是个热爱家乡的,这首诗将来可以作为朝楼的宣传,挂出去揽客呢。
管事便也高高兴兴让两位上七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