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于到新世纪之后,除了几位老牌唱将之外,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新人歌手,推出一个来死一个,推一个就死一个,干净利落脆。而原本的华语歌坛三驾马车之一的香港歌坛疲弱无力,内地歌坛又是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最终被棒子的韩流占领了市场。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
艺声唱片上半年推出的三组创作型歌手,如今的人气还不是很高。唱片销量也一直没有提振上去,只有售出去区区几千张唱片而已,而且口碑也并不高,不少乐评人称其是乱搞一通。
艺声唱片内部也有人抱怨,说出钱出力出这些唱片,结果没人捧场不说还被骂一通,早知道就干脆学去年再推俊男美女类的歌手,一张唱片至少可以卖两三万张,如果宣传得好的话,还可以卖到四五万张的好成绩,可以让公司好好地赚上一笔了。
对于公司内部不平的声音,许贯武也在这些剪报上看到了。对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的这种目光短浅的说法,许贯武是一百二十个不认同。
现在唱片市道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开始渐渐变好,之前只有顶级歌手在香港才有十万张以上的销量,现在一线二线的歌手都能够达到这个销量了。而香港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强化了香港电影的输出,让它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台湾,南洋一带拥有极大的优势。所以香港的唱片在两岸三地都有不错的销量。
经济优势会带来文化上的优势,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就好像改革开放初期,因为深镇特区经济快速增长,人们都以能说闽南话为荣。后来上嗨经济发展超过深镇,人们又以说上嗨话为荣。
香港在七零,八零,九零年代,经济远远超过台湾,南洋等地。所以经济上的优势带动文化上的优势,强者天生就受到了崇拜和敬仰。所以当时香港电影畅销东亚,罕逢对手。
但之后随着东亚各国经济的相继崛起,原本香港高高在上的经济优势化为乌有,台湾,韩国,新加坡等经济很快超越香港,让它失去了在东亚地区的领先地位。而失去了领先地位的香港,也就此被轰下了王座成为一介凡人。
而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地经济腾飞。也为本国的民众带来了更多自信。这种自信不只是在生活事业上面,更是对本国的文化也有了自信,所以代表香港文化的香港电影,音乐。自然也就失去了人们的追捧。
而到那时候,香港文化产业受到重创,一群本来广受欢迎的明星沦为路人,本来称霸东亚的电影公司关门歇业,之前香港是造星机器,每年都会推出许许多多的明星,连日本,韩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明星都争着去香港发展。
但到了新世纪,香港自家的明星都断代了,每年的港姐选举,也由万众瞩目,变成了香港人自己的狂欢。唉!
许贯武自然不希望自己努力了半天之后,回头还是搞成这个烂模样,所以他怎样都要顶着压力硬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