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第三类接触

而这也让便易得面临到了很大的难题,供应商拉拢不过来,就只好绕过供应商去找生产商。但香港这边的生产商还好找,国外的生产商就难办了。

香港作为一个物产并不发达的港口城市。连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淡水都要内地供给,所以很多商品其实都是需要进口的。而这些产品如果要一个一个的去谈,成本过高就不提了,而且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供货量。

毕竟不是中间供应商,出货量也不会很稳定,供货量多了少了都不好,多了压在手里,少了不够卖的。也都是一个难题。

所以折腾到最后,逼得许贯武没有办法,只好先自己建厂子,生产一些日用品,如桶装食用油、袋装大米、冷冻海鲜、速冻食品等等。

好在这些商品全部都是由内地进口,而供货商华润公司更是有着中资背景,所以才不会被英资超市所威胁。更可爱的是许贯武同内地的关系更加亲密,所以还可以拿到更质优价廉的商品。这也让便易得没那么容易就被封杀掉。

只是因为缺少五金产品、休闲食品、家用小电器等等出售,所以便易得现在更像是一间土产杂品店,而不像是一间微型的百货超市。固然在土产杂货方面,它拥有其他超市难以媲美的价格优势,但是因为货物品种的单一和匮乏,还是流失了一部分的客流量。

许贯武想凭借便易得建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条录影带租赁连锁店,现在鬼使神差的变成了连锁便利店,但是这也并不妨碍它向外租赁录影带。事实上许贯武都开始有心在店里销售杂志、唱片、甚至漫画书了。

这是一个直接面向市民的销售终端,也是许贯武传媒帝国不可缺少的一环。许贯武旗下的报纸、杂志、唱片、录影带,都可以通过这个渠道销售出去。有了它之后,许贯武就打通了上游、中游、下游各个支点。上游制作产品,中游宣传产品,下游售出产品,一气贯通畅通无阻。

所以便易得如果要成为成功的销售终端,就必须扩大自己的顾客数量。一个无人使用的终端就是无用的终端,只有顾客数量增加了,便易得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终端的作用。

所以为了增加顾客的数量,当下的重点就是寻找合适的工厂,订购足够丰富的货品。重新赢回顾客的心。这自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许贯武还是想要去做。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成功建起这条渠道,将会给他带来无比巨大的收益。

不提每年便利店的营收会有多么高,单单录影带、唱片、杂志等的销量,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而这些下游产品的热销,势必会刺激中上游的产业,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

七七年的下半年,从美国回到香港之后,许贯武就一直鼓捣便易得连锁便利店的事,一方面联系香港本地的工厂。另一方面在新界设厂自己制造。毛主席说的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而由自己工厂制造出的商品,和从其他生产厂家直接购得的商品,相比从供应商手中买的,因为减去了中间的环节。所以自然价格方面更低。比原来还要低上一至两成,这让便易得在价格方面更有优势了。

而自己工厂生产的商品,如冷冻肉、鲜肉、蔬菜等等,许贯武早先并没有想到起名字。因为是自家工厂生产,又是便易得便利店专卖,所以包装上都印着便易得。久而久之,便易得竟然也成了知名度颇高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