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琮的后宫妃嫔不多,他倒也不着急再册立一位皇后。所以先后去世以后,宫里是由贵妃,德妃和惠妃三个人共同掌管的,三人相互制衡,又有太后在上边看着,她们自然不敢胡来。
只是先皇后去世已有两年,寻常人家尚需主母主持中馈,更何况是后宫。几位妃嫔共同掌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因为他迟迟不肯立后的原因,日子一久,后宫和前朝都有些人心浮动。
贺琮如今还年轻,又没有嫡子,不管从什么方面考虑,他都需要再册立一位皇后。
因此在这次有心之人上奏以后,贺琮索性便顺水推舟,下旨让沈相和内阁负责拟定继后的人选。
毕竟是册立皇后这样的大事,皇后主理后宫,是万民之母,自然该母仪天下,德才兼备。可是这样的女子怎么会是好选的?
沈丞相和内阁几位首辅为了此事简直是吃不好睡不着,忙的头都要秃了,才选出了四位不论家世,品貌,还是才学都兼备的贵女,递到了陛下的御案上,让他决定最后的人选。
贺琮看着名单上的四人,除了姓名家世,亲族背景,上边还记录了几位娘子的性格,为人处世和在外的名声,不可谓不详实。
安国公嫡长孙女杜氏,内阁唐次辅嫡三女唐氏,安阳候嫡女顾氏,还有吏部尚书嫡长女崔氏。
确实是几位首辅精心挑选出来的,她们无论哪一个,都是上京城贵女中的佼佼者。
贺琮之所以同意册立继后,一则是想找个人来管理后宫,二则也是为嫡子计,还有先皇后留下的小公主,后宫中没有人有资格抚养这位嫡长公主。
原本小公主是在太后宫里教养,可是太后又要料理后宫,最近精神越发不济。而且小公主越来越大,也开始调皮。太后实在是分身乏术,确实需要一位皇后来名正言顺的抚养小公主。
所以贺琮对这个继后最首先的要求就是性情沉稳,贤良淑德,既能镇得住后宫,也能照顾好公主。
贺琮知道这对即将成为继后的贵女或许有些不公平,但是只要她能做好这个皇后,贺琮就会对她恩宠有加,让她皇后的地位无人能撼动,给她在后宫绝对的权力。
贺琮看着名单上的四人,又看了负责此事的几位大臣的建言,沉吟了良久。
辅国公嫡长孙女杜氏和内阁唐次辅嫡三女唐氏,在京中素有令名,甚至被称为“大周双姝”,在一众贵女中很是出名。
只是她们也代表了朝中一文一武两个派系,不论是哪一个在贺琮看来都不是好的选择。
大周建朝以来,颇有重文轻武的意味,直到贺琮的祖父周文帝在位时,因为边境战乱,武将的地位才慢慢上升。
周文帝认为朝堂之上不宜哪一派系太过突出,不然不利于朝堂的稳定,所以一直辛苦维系着文武双方官员在朝堂上的分量。
贺琮自小得文帝教导,执政理念与文帝颇为一致,好不容易得来的朝堂平衡稳定的局面,他并不准备因此而打破。
如此一来,便只剩下安阳侯嫡女顾氏和吏部尚书嫡长女崔氏了。
吏部尚书属于清流一派,他的嫡长女倒也还算合适。
只是宫里的贵妃出身伯爵之家,吏部尚书乃是寒门出身。若是贵妃的家世高于皇后,恐怕未来易生风波。
而顾氏出身阳平顾氏,是有名的世族之家,但同时顾家先祖是大周的开国功臣,顾家也属于有爵位的勋贵之流。
顾氏这样的出身,自然是比贵妃要高。
但是沈相他们大概是考虑到了勋贵和世家的面子,才把她算上充数,并没有推举她的意思。
毕竟大周朝为防止外戚干政,极少立世族出身的女儿为后。
“顾氏······”贺琮的手有一下没一下的扣着御案,在心中细细思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