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国宰相,担负着万千的国计民生。可是此刻,李承乾却是直接申斥杜如晦,说话不阴不阳的,还让杜如晦好好的交代。
哪有这样对待重臣的。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杜如晦的面前,亲自搀扶起杜如晦,道:“克明,你我君臣数十年的情谊,朕焉能不相信你。太子年幼,莽撞冲动,他的话不代表朕。你是朝廷的重臣,焉能说撂挑子就撂挑子呢?这一事情,万万要不得的。”
杜如晦躬身站立道:“陛下信任臣,器重臣,臣万分感激。可是陛下,臣的儿子杜启,如今和朝廷开战。不管如何,臣如果再留在朝中,都会引起非议,甚至会有人质疑陛下。所以臣必须要请辞,这段时间臣会闭门谢客,不搭理外务,以证明自身。臣请陛下,安排不良人在府外驻扎,以便于监察消息。”
李世民道:“克明,何至于此啊!”
杜如晦说道:“陛下,这是为了自证身份。臣的儿子犯下大罪,臣不能不罚。而且这样的举动,也是为了证明我杜如晦的坦坦荡荡。追随陛下数十年,臣可以对天立誓,绝对没有做出任何对不起朝廷的事情,更没有做出背叛陛下的事情。”
李世民连忙道:“克明啊,朕相信你。太子的话,你不必在意。”
杜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晦依旧是请辞。
李世民挽留一番后,杜如晦执意坚持,李世民不再留下杜如晦,任由杜如晦离开。但李世民没有答应杜如晦辞官的请求,只是让杜如晦回家去。
李世民眼看着杜如晦略微弓着背离开的萧瑟身影,他心中叹息。
杜如晦离开朝局,是本就有的心思。
涉及到杜启。
杜如晦很多事情,都不好表态,所以杜如晦干脆离开最合适。
李世民也是无奈。
李世民转而看向李承乾,呵斥道:“太子,你要记住自己的身份。你是太子,要有太子的心胸和格局,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就针对杜如晦。杜如晦其人,朕是了解
的。他不会因私费公,不会通敌的。”
李承乾面颊抽了抽,他最终他还是没有勇气和李世民争辩。
毕竟李承乾的确含了私心,就是因为杜启,所以李承乾才针对杜如晦,才会故意说出这样的一番话,以至于杜如晦主动辞官。
不过李承乾却不后悔。
李承乾心中自有想法,嘴上却开口道:“父皇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李世民回到坐席上,环顾众人道:“眼下侯君集落败,都来说一说,我们当如何应对?毕竟这一事情,不可能置之不理。”